教二子

一脉真源世不孤,亦知混迹未迷途。

机圆翻信巧成拙,墨守终期智破愚。

几辨义田随二范,别寻文?附三苏。

相仍仰止瞻依地,留与诸孙作画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教二子》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教育子女的智慧与深远意义。

首句“一脉真源世不孤”,开篇即点明了教育的根源是普遍而永恒的真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亦知混迹未迷途”一句,以“混迹”比喻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与挑战,指出即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也应保持清醒,不迷失方向。

“机圆翻信巧成拙,墨守终期智破愚”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灵活应变与固守原则之间的辩证关系。机缘巧合时,过于依赖技巧反而可能变得笨拙;而一味墨守成规,则可能导致智慧被愚昧所取代。这两句强调了教育中培养孩子灵活思考、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几辨义田随二范,别寻文?附三苏”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说明了教育的传承与影响。这里提到的“二范”和“三苏”分别指宋代的范仲淹和苏轼家族,他们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通过这些例子,诗人强调了学习传统知识、继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自己的道路,不仅仅是追随前人的足迹。

最后,“相仍仰止瞻依地,留与诸孙作画图”表达了对后人教育的期待与愿景。诗人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并发扬先辈的智慧与美德,将教育的成果作为一幅美丽的画卷,世代相传,永续发展。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方法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影响,体现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17)

林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即景

十二芙蓉江上峰,夕林秋影坐来慵。

雨昏素幔妨归燕,云起澄潭有卧龙。

渔父欲寻桃洞入,野情不博酒泉封。

一行钜老裨新政,却愧青邱是故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寿左司马山斋六十用翁自韵(其一)

辟谷归来值岁周,寿筵春饼嚼新柔。

山前云物归青野,杖外花枝对白头。

台省望高行再召,枌榆景好足相酬。

流行坎止吾儒分,盘谷何劳问某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寿左司马山斋六十用翁自韵(其二)

拄杖青邱分已踰,畏途何处是停车。

敛浮巳付云归洞,习定真成水到渠。

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

董狐若问收遗稿,犹喜都无封禅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梅初豆

野寺行来春已迟,隔墙青子重新枝。

老于摘实浑无味,兴在和羹属有期。

东阁檐垂香外雪,西湖谱续画中诗。

觅音忽感花神惠,月落星横起梦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