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刘献廷所作的《王昭君二首(其二)》。诗中通过讲述汉主因画师之言而错判王昭君美貌的故事,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惋惜和对画师无端影响他人命运的批评。首句“汉主曾闻杀画师”暗示了画师毛延寿因画技不佳,未能真实反映出王昭君的美貌,导致她被冷落的命运;次句“画师何足定妍媸”进一步强调了外在评价并非判断美丑的唯一标准。后两句“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则揭示了宫中美女众多,但昭君的才貌未被真正赏识,她的悲剧性结局只有当事人自己和历史才能见证。整体而言,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古讽今,具有深刻的内涵。
不详
七级凌峰顶,虚窗总不扃。
层岚开紫翠,急浪走雷霆。
斯世方多故,高天果独醒。
茫茫看尺五,敢欲问青冥。
明月生东岭,波光一鉴开。
欲寻甘露寺,更上妙高台。
黄鹤千峰去,苍云万里来。
无端吹觱篥,唤起洞龙哀。
我闻昔人言,不可居无竹。
一日少此君,顿使面貌俗。
绕舍长儿孙,汉书亦省读。
常思一亩宫,辟向渭川曲。
今夏假馆处,横窗饶寒玉。
谓可浣尘襟,切磋比淇澳。
而乃出入间,多见异标目。
烟敛失潇洒,月来伤局促。
无实致丹山,有音殊嶰谷。
似畏淇园伐,如睹湘江哭。
疑余非德邻,坐令形神辱。
不见芝兰生,无人亦芬馥。
松柏挺苍翠,曾不移寒燠。
君子秉贞操,所贵在幽独。
因物有加损,怪尔终碌碌。
东风回首怅天涯,此地曾经阅岁华。
旧舍乍离应入梦,新居更卜未还家。
飘风燕子依人怯,背日柴荆任意斜。
物理推移浑莫定,青衫何用湿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