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蛩声》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孤寂画面。"亭院萧条秋草生",开篇即以萧瑟的秋景烘托出环境的冷清,草木凋零,透露出一种凄凉之感。"孤灯四壁夜三更"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氛围,一盏孤灯在寂静的夜晚闪烁,映照出四面墙壁,时间已至深夜。
"从军有女思何苦"转向对远方征战者的思念,女子的愁苦之情被巧妙地融入其中,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无奈。"卒岁无衣懒亦惊"则通过描述女子因生活艰辛而懒于打理自己,暗示了战乱带来的困顿与不安。
"高枕最难将梦续",写主人公难以入睡,即使枕头高起也无法驱散内心的纷扰。"空阶况是欲天明",台阶空荡,天色渐明,更增添了孤独与期待破晓的煎熬。
最后两句"半间堂圮昏钟动,落叶江山漫战争"以景结情,破败的堂屋、黄昏的钟声和落叶纷飞的江山,象征着战乱带来的家园荒芜,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艰难和内心世界的苦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