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其二)

祥兴国脉仅奄奄,海上奔亡自景炎。

万里何人归马革,九渊无地挽龙髯。

心存死难应千折,事去焚香更一拈。

尽瘁共怜三相国,慈元依旧对宸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厓山吊古(其二)》是明代诗人潘光统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情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首联“祥兴国脉仅奄奄,海上奔亡自景炎”描绘了南宋末年国力衰微、风雨飘摇的情景,以及宋帝昺在景炎年间逃亡至海上的悲壮画面,暗含着国家命运的岌岌可危。

颔联“万里何人归马革,九渊无地挽龙髯”则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深切怀念。马革裹尸象征着英勇牺牲,九渊无地挽龙髯则表达了对逝去英雄无法挽回的遗憾与哀思。

颈联“心存死难应千折,事去焚香更一拈”进一步抒发了对英雄们坚韧不拔、为国捐躯精神的崇敬之情。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他们的心中仍坚守着为国献身的决心;即便往事已逝,人们仍然通过焚香祭拜来表达对英雄们的缅怀。

尾联“尽瘁共怜三相国,慈元依旧对宸严”将视角转向了对三位宰相的同情与敬意,同时也体现了对当时统治者的某种敬畏。尽管时代变迁,人们对英雄的敬仰与怀念却始终如一,这种情感跨越时空,永恒不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特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英雄气概以及历史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6)

潘光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文德承

岞崿高且长,云霞带修陆。

间有神仙人,悠然在空谷。

高视轹今古,修词媲坟竹。

中年结冥契,遐音赠金玉。

侧身日长望,戚戚转颦蹙。

兴言欲奋飞,沉吟徒踯躅。

庭前有芳兰,绿叶散清馥。

白露已成霜,灼灼黄金菊。

采之遗所思,将以写心曲。

路远莫能致,馨香自结束。

轩车不可驱,四顾成局促。

出门见飞鸿,掩洟缄尺牍。

愿为云端月,流照入君屋。

形式: 古风

七夕陈忠甫见过夜话(其一)

天涯惊巧夕,乡国兴情增。

旅食同僧饭,翻经借佛灯。

高梧初索莫,西岭转崚嶒。

羞涩囊空尽,何堪在五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七夕陈忠甫见过夜话(其二)

物候催残暑,飘零得旧游。

双星河汉夕,一叶蓟门秋。

缮性依禅室,归心忆钓舟。

绮纨非所好,宁敢傲王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黎职方冬至日别梁舍人还朝

岁晏离心苦,含情对绮筵。

尊开南至日,帆送北征船。

鸿雁江天杳,梅花驿路妍。

分襟从此去,心折五云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