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在岩石边逐渐消逝的景象,诗人却在这即将结束的季节里,对自然美景产生了更多的喜爱与欣赏。"岩畔春将老",岩石边的春天似乎已步入尾声,万物开始凋零,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惋惜或哀愁,反而"憨痴兴转多",展现出一种天真烂漫、乐观豁达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时时逢野老,共唱哩棱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诗人时常遇见山间的老人,他们或许是在田间劳作,或许是在林中闲逛。不论何种情境,他们都以歌声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哩棱啰"在这里可能是一种特定的山歌调子,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在春天即将离去的时刻,诗人并未感伤,而是以更加热烈的情感去拥抱这最后的春光,与自然界的生灵共同欢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