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酷爱清香折一枝,故簪香髻蓦思维。
若教水月浮清浅,消得林逋两句诗。
这首诗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咏桂四首(其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与思考。诗中以“酷爱清香折一枝,故簪香髻蓦思维”开篇,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桂花香气的痴迷,不仅亲自采摘了一枝桂花,还将其巧妙地插在发髻上,以此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美的追求。接下来,“若教水月浮清浅,消得林逋两句诗”,诗人将桂花与水月相比较,想象着如果桂花能在水中轻轻漂浮,那将如同林逋诗句中的意境一般,清新脱俗,令人陶醉。这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美丽形态的赞美,也暗含了对林逋诗歌艺术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美景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情感的细腻表达。
不详
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
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秋清在一时。
著意裁诗特地催,花须著意听新诗。
清香未吐黄金粟,嫩蕊犹藏碧玉枝。
不是地寒偏放晚,定知花好故开迟。
也宜急趁无风雨,莫待霜高露结时。
回旋秋色漙清露,淩厉西风紫嫩霜。
莫作东篱等闲看,下清曾借广寒香。
溪桥野店梅都绽,此地冬深尚未寒。
寄语梅花且宁奈,枝头无雪不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