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智海上人二首(其二)

折鼎支砖石半攲,拾薪乞米为朝饥。

昏昏一点炊烟里,见我邯郸梦觉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简朴的生活状态与内心的觉醒。首句“折鼎支砖石半攲”,以“折鼎”和“支砖”这样的生活细节,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生活条件之简陋,同时也暗示了他生活的坚韧与不屈。次句“拾薪乞米为朝饥”,进一步说明僧人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四处寻找食物,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后两句“昏昏一点炊烟里,见我邯郸梦觉时”,则将画面转向内心世界。在昏暗的炊烟中,僧人仿佛从一场梦中醒来,这里的“邯郸梦”可能借用了古代故事中的典故,象征着对尘世繁华的醒悟或对人生追求的反思。通过炊烟这一意象,诗人巧妙地将外部环境与内心感受联系起来,表达了僧人在艰苦生活中仍能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觉醒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作者对简单生活与精神觉醒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马迹上冢遇大风雨书僧壁二首(其一)

松竹骚骚绕舍鸣,沙头一夜连雨明。

冲泥裹饭浇新冢,野哭干霄共一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马迹上冢遇大风雨书僧壁二首(其二)

白帢排肩上冢归,饥乌攫肉纸钱飞。

东家已改清明节,一点炊烟上翠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示相者

汉嬖宁闻通饿死,舂黥自说布当刑。

侯王将相元无种,试向人奴觅卫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某靖国中与时发同寓郡庠潜心之北窗凡三年而别别后三十五年复相遇于荆溪颐山之下苍颜白发互相惊叹追数一时同舍生在鬼录者十八九独两翁无恙耳方筑室山中以老焉将与时发杖屦往来如杜子美所谓两老者乃赋诗而以为之先

簪盍尽晨夜,裾连讲肆朝。

昂霄初一睹,历块已先超。

竟卧盐辎老,终遗爨鼎焦。

月分千里共,波折两萍漂。

卷地边尘合,弥天劫火烧。

途穷歌兕虎,巢燬赋鹪鹩。

稚子开三径,先生守一瓢。

但空囊似腹,莫折磬如腰。

帻堕樵风过,袍斑钓雪饶。

蜗盘怜角缩,鼠黠看须摇。

凫雁吾何算,松筠子后凋。

共怜身独在,相视意俱消。

负衅投炎海,全生托圣朝。

那知龟是鳖,已见鹏如雕。

楚玉号三献,尧云焕九霄。

啼乌占夜喜,归马弄风骄。

便杀鸡为黍,休寻鹿覆蕉。

并邻如可卜,半道不须邀。

汲井浇桑本,携锄莳药苗。

千端身外事,一噱醉中嚣。

蚁泛莲垂叶,鱼烹柳贯条。

往来成二老,随分各逍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