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九)

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

寒凉应节至,蟠蟀夜悲鸣。

晨风动乔木,枝叶日夜零。

游子暮思归,塞耳不能听。

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

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

远处天一隅,苦困独零丁。

亲人随风散,历历如流星。

三萍离不结,思心独屏营。

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游子思乡之情。开篇“烁烁三星列,拳拳月初生”以星辰初升、月牙微露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寒凉应节至,蟠蟀夜悲鸣”,通过描述季节更替带来的寒冷和蟋蟀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肃杀与内心的孤寂。

“晨风动乔木,枝叶日夜零”描绘了清晨之风吹动高大树木,树叶纷纷飘落的画面,象征着生命的凋零与时光的流逝。“游子暮思归,塞耳不能听”,游子在傍晚时分思念家乡,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思绪交织,使得他无法静心倾听自己的心声。

“远望正萧条,百里无人声”,远处的景色一片荒凉,百里之内寂静无声,强调了游子所处环境的孤独与无助。“豺狼鸣后园,虎豹步前庭”,比喻外在的威胁与内心的恐惧,形象地描绘了游子面对困境时的惶恐不安。

“远处天一隅,苦困独零丁”,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感到孤独与痛苦,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挣扎。“亲人随风散,历历如流星”,亲人如同流星般匆匆离去,留下的是深深的思念与遗憾。“三萍离不结,思心独屏营”,比喻分离的痛苦与思念的煎熬,强调了情感的难以割舍。

最后,“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渴望与对母亲的思念,希望得到萱草的枝叶来缓解内心的饥渴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展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974)

无名氏(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十)

寂寂君子坐,奕奕合众芳。

温声何穆穆,因风动馨香。

清言振东序,良时著西痒。

乃令丝竹音,列席无高唱。

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

长哀发华屋,四坐莫不伤。

形式: 古风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十一)

晨风鸣北林,熠耀东南飞。

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

明月照高楼,想见馀光辉。

玄鸟夜过庭,仿佛能复飞。

褰裳路踟蹰,彷徨不能归。

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

思得琼树枝,以解长渴饥。

形式: 古风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十二)

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阳。

尔行西南游,我独东北翔。

辕马顾悲鸣,五步一彷徨。

双凫相背飞,相远日已长。

远望云中路,想见来圭璋。

万里遥相思,何益心独伤。

随时爱景曜,愿言莫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十三)

钟子歌南音,仲尼叹归与。

戎马悲边鸣,游子恋故庐。

阳鸟归飞云,蛟龙乐潜居。

人生一世间,贵与愿同俱。

身无四凶罪,何为天一隅。

与其苦筋力,必欲荣薄躯。

不如及清时,策名于天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