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桃花与李花为引子,描绘出一幅春日绚烂的景象,随后转向禅宗的智慧启示。"桃花红,李花白",诗人通过色彩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万壑千岩光烜赫”一句,将这种视觉上的壮丽扩展到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中,暗示着宇宙的宏大与生命的多样性。
“灵云悟处勿遮藏,贤沙正是白拈贼”这两句是诗中的核心,蕴含深刻的禅理。"灵云悟处"指的是禅宗中著名的“灵云悟桃花”的故事,象征着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真理的可能性。“勿遮藏”则强调了对真理的追求不应被任何外在因素所阻挠。而“贤沙正是白拈贼”则是对禅宗中“白拈公案”的引用,意指在禅悟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突破常规思维,甚至颠覆常识,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与领悟。
最后,“贼贼,说甚释迦与弥勒”一句,以一种戏谑而又深沉的方式,表达了禅宗思想超越传统宗教权威,强调个人直觉与内在体验的重要性。整首诗以自然之美为起点,最终导向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朝禅宗文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