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散策春岗晓,樵苏一径长。
钩衣藤挂石,断路水浮塘。
山静竹生韵,池清兰自香。
禅房得深憩,鱼鼓正鸣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日山中景象。诗人在清晨踏着春天的微冷,漫步于春色盎然的岗头,一路上樵苏的声音伴随着他,显得这一径悠长而引人入胜。"钩衣藤挂石"和"断路水浮塘"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溪流与自然景物的交融,藤蔓缠绕在岩石上,而溪水则因障碍而形成小小的潭池。
接下来的"山静竹生韵"和"池清兰自香"两句,则将诗人的感官体验推向了一个更加内在与细腻的层面。静谧的山林中,竹子随风轻摇发出自然的音响,而池塘之旁,兰花散发着淡雅的香气,这些都是无声的美丽。
"禅房得深憩"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个远离尘世的地方,人们可以找到心灵的安慰和平静。而最后的"鱼鼓正鸣廊"则是对这一刻美好时光的点睛之笔。鱼鼓,即寺庙中的木鱼,是用来标记时间或召唤僧众念经之物。这里它在走廊中响起,既是时间流转的声音,也是心灵宁静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意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自在地境界的追求与享受。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一壑翛然听雨眠,君来着语破云烟。
肯随鸥狎清江上,欲趁鸿飞白日边。
童子不应多一指,学人正自少三拳。
急行啖蔗逢佳境,春笋出林啼杜鹃。
偶脱尘缨百虑宽,更穷目力快遐观。
旋谋浊酒招强伴,行拾落英供晚餐。
树拥山根张密幄,云随雨脚是惊湍。
试追健笔难何似,倒策驽骀上石峦。
酒边着语见真情,收拾应须遣六丁。
戢戢瓮头堪一醉,栖栖泽畔忍长醒。
汤盂茗碗香中泛,药圃蔬畦烛下经。
漏尽却随江月去,舞鸥迎我过寒汀。
病馀真是独醒人,还在僧窗自在身。
竹杖芒鞋寻胜趣,斋盂禅板悟前因。
江山臭味如相觅,猿鹤家风愿卜邻。
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