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四)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赋

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

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

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

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

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

回首行乐地,明日隔云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生活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未来某种淡然的期待。

“半世惯歧路,不怕唱阳关。”这里的“歧路”指的是曲折的小路,而“阳关”则是边塞之地的一首古诗名,常用来比喻离别。作者自信地表达了即使面对人生的曲折和离别,也不再感到害怕。

“朝来印绶解去,今夕枕初安。”这里的“印绶”可能指的是官职或官印,作者在说早晨还担任着某个职务,但到了晚上已经卸任,心中终于得以安宁。

接下来的“莫是散场优孟,又似下棚傀儡,脱了戏衫还。”则是在比喻自己如同戏剧结束后脱掉戏服的演员,表达了一种从繁忙和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心情。

而“老去事多忘,公莫笑师丹。”则是作者对年龄增长、记忆衰退的一种无奈,同时也是一种自嘲,希望别人不要因为自己记性不好而笑话。

“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这里的“笔端花”和“胸中锦”可能指的是文学创作和内心的才华,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才华也渐渐消散。

最后,“江湖水草空旷,何必养天闲。久苦诸君共事,更尽一杯别酒,风露夜深寒。”则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对过去与朋友共同经历的事情表示怀念,并提议再喝一杯别离之酒,感受那夜晚的凉意。

整首诗通过作者的自述和情感流露,展现了一个从官场中脱身、开始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这种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常见主题,也体现了诗人个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三)解印有期戏作

老子颇更事,打透利名关。

百年扰扰于役,何异入槐安。

梦里偶然得意,醒后才堪发笑,蚁穴驾车还。

恰佩南柯印,彷佛毂曾丹。客未散,日初昳,酒犹残。

向来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

莫问浮云起灭,且跨刚风游戏,露冷玉箫寒。

寄语抱朴子,候我石楼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一)游蒲涧追和崔菊坡韵

敕使竟空反,公不出梅关。

当年玉座记忆,仄席问平安。

羽扇尉佗城上,野服仙游阁下,辽鹤几时还。

赖有蜀耆旧,健笔与书丹。青油士,珠履客,各凋残。

四方蹙蹙靡骋,独此尚宽闲。

丞相祠堂何处,太傅石碑堕泪,木老瀑泉寒。

往者不可作,置酒且登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寿胡详定

风露洗玉宇,星斗灿银潢。

云间笙鹤来下,人世变凄凉。

九转金丹成后,一朵红云深处,玉立侍虚皇。

却笑跨夺子,草草梦黄粱。君记否,齐桓□,鲁灵光。

中原公案未了,直下欠人当。

试问玉门关外,何似金銮殿上,此段及平章。

富贵倘来耳,万代姓名香。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二)喜归

遣作岭头使,似戍玉门关。

来时送者,举酒珍重祝身安。

街畔小儿拍笑,马上是翁矍铄,头与璧俱还。

何处得仙诀,发白颊犹丹。屋茅破,篱菊瘦,架签残。

老夫自计甚审,忙定不如闲。

客难扬雄拓落,友笑王良来往,面汗背芒寒。

再拜谢不敏,早晚乞还山。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