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汪琬对朋友退出仕途后生活的描绘和回应。首句“不嫌野父便交欢”表达了对朋友选择回归自然、与平民交往的赞赏,显示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次句“讳说头衔是史官”则暗示了诗人朋友曾担任史官的过去,如今却不愿提及,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
“车为久悬羞再驾”比喻过去的官位不再被追求,车马闲置,诗人以“羞再驾”表达对再次踏入仕途的自嘲和拒绝。接下来,“冠宜长挂怕重弹”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决心,意指宁愿让官帽长久悬挂,也不愿再承受官场的繁琐和压力。
“丛祠散社分余肉,僧钵逢斋寄一餐”描绘了朋友在乡村中与百姓同甘共苦的生活,表现出他的简朴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最后两句“此段风流那易得,肯驰崄岨涉波澜”总结全诗,赞扬这种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易得,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敢于冒险、不畏艰难的选择的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朋友出山生活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