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杨氏问月轩次周葵窗韵》由元末明初诗人陈雷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月的遐想与感慨。
首句“我欲停杯问广寒”,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表达了想要暂时放下手中的酒杯,去向那遥远的广寒宫发问的心愿。广寒宫是传说中月亮上的宫殿,此处暗喻诗人对月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接着,“中间宫阙几时安?”一句,诗人将目光投向广寒宫内部,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何时才能在那神秘的宫殿中找到安宁?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也体现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丹梯有影非难上,玉斧无痕许借看。”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攀登丹梯(象征通往仙境的艰难之路)和借用玉斧(象征获得神力或智慧)看宫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达到理想境界的渴望与可能性的思考。
“不信药成烦老兔,谁怜桂冷湿青鸾。”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老兔(神话中的捣药之兔)和青鸾(传说中的神鸟)为喻,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药的怀疑以及对自然界的神秘现象的敬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相逢今夕知何夕,莫笑清狂兴未阑。”这两句诗以一种轻松而略带幽默的口吻收尾,表达了诗人与月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命运的安排。他邀请读者不要嘲笑他的清狂与热情,因为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