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萧条沙苑贰师还,苜蓿秋风尽日閒。
白发圉人曾习御,长鸣知是忆关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萧条沙苑贰师还,苜蓿秋风尽日閒”两句,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宁静的氛围。沙苑中,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已随时间消逝,只剩下秋风吹拂着稀疏的苜蓿,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样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
接着,“白发圉人曾习御,长鸣知是忆关山”两句,将视角转向了人物——一位年迈的圉人(养马之人)。圉人的白发不仅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他的经历和故事。他曾经熟悉驾驭马匹,而现在,面对空旷的沙苑,马儿的长鸣似乎唤起了他对远方关山的回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痕迹以及个人命运的变迁,引人深思。
不详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虢国夫人学画眉,宫门催入许先驰。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百顷芙蓉水满堤,绮窗只在画桥西。
羊车薄暮过湖曲,惊起鸳鸯不并栖。
紫貂早解猎围骖,一棹夷犹雪满簪。
山雨欲来春树暗,尽将情思写江南。
忆昔江湖听雨眠,翩翩归雁度春前。
数株古木依茅舍,老去何年踏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