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便面

嫦娥深住广寒宫,不许人间信息通。

秋来折尽婆娑桂,偷得寒香在月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嫦娥与广寒宫的隐秘生活,以及秋日里折桂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画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嫦娥深住广寒宫”,以神话中的嫦娥作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神秘而幽静的世界。广寒宫是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充满了宁静与神秘感。这一句不仅勾勒出画面的背景,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调。

次句“不许人间信息通”,进一步强调了广寒宫与外界的隔绝状态。这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也暗含了情感上的隔离,暗示着嫦娥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种隔绝感为后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秋来折尽婆娑桂”,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动作——秋日里,嫦娥折下了婆娑的桂花树。这里的“婆娑”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桂花树随风摇曳的姿态,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折桂的动作,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某种情感或愿望的寄托。

最后一句“偷得寒香在月中”,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呼应了首句中的“广寒宫”,更是将画面推向了高潮。通过“偷得”二字,赋予了折桂行为一种神秘色彩,仿佛嫦娥在月宫中获取了一种特殊的、珍贵的香气。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象征着嫦娥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同时,“在月中”这一表述,将画面定格在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嫦娥与广寒宫的故事,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神话元素,营造出了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情感的画面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144)

贡性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庭秋月图

一天秋水浩无涯,短苇萧萧泊暮槎。

知是夜凉明月出,解将雁影落平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题画竹

鹧鸪啼望水龙吟,舟过湘江夜雨深。

清思满怀无著处,却将墨沼写秋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题卢东牧云山

风流争解说卢郎,墨沈淋漓入醉乡。

云白山青随意写,一时不数米襄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画梅四首(其一)

湿云压地雪花乾,一日狂风十日寒。

不管春光满邻屋,却从墙角借来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