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士南海笠屐图

乌台诗案从空起,抉摘瑕疵到鱼豕。

阴霾白日昏蔽天,从此诗人无完理。

东坡先生诗中豪,挥毫烟云动盈纸。

一官潦倒落南荒,贬谪连年濒九死。

自署识字耕田人,老向荒郊亲耒耜。

置酒桄榔椰叶山,舣舟蜑户龙冈水。

白须红带意态閒,藤帽棕鞋标格美。

至今相距七百年,生气隆隆图画里。

头戴圆笠双蜡屐,依旧春风归杖履。

想见掀髯吟啸时,万顷波涛生笔底。

江山有幸留才人,云海何妨老居士。

足迹到处烟瘴开,肯把山林溷纨绮。

不然我笠彼乘车,他日相逢岂其是。

否则奇癖同阮孚,一生当著几两耳。

不知先生信天翁,当行则行止则止。

但教饱和渊明诗,讵料老折东山齿。

十年踪迹混樵渔,一心梦寐依朝宁。

蜉蝣天地寄此身,何者鱼虾何鹿豕。

白鹤峰前煮凤芽,青衣道上烧婪尾。

后来好事强描摹,遂把风流付才子。

我今披图拜道容,一瓣名香敬在此。

千秋仰止峨眉山,海阔天空万馀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苏学士南海笠屐图》描绘了苏东坡在被贬至南荒后的生活情景,以乌台诗案为背景,展现了东坡先生的豪放诗才和不屈品格。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如“白须红带意态閒”、“头戴圆笠双蜡屐”,刻画了苏轼身处恶劣环境仍保持闲适风度的形象。诗中表达了对苏东坡坚韧精神的敬仰,以及对他诗歌创作的赞美,认为他的才华即使在贬谪之中也依然照亮了历史。

诗人感叹苏轼的不幸遭遇,同时也赞扬了他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足迹到处烟瘴开,肯把山林溷纨绮。”诗中还借用了苏轼的诗句和生活细节,如“白鹤峰前煮凤芽,青衣道上烧婪尾”,展现了他对苏轼诗意生活的追忆。最后,诗人以一幅画作引出对苏轼人格魅力的长久景仰,表达对苏东坡艺术成就的崇高敬意。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通过对苏东坡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深深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471)

陈肇兴(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磺溪三高士诗(其一)诗人洪寿春

磺溪有诗客,隐居于市阛。

甘心执贱役,不肯事长官。

吟诗祗自适,不予俗人看。

当年杨伯起,一顾空冀闲。

下士得知己,列肆为名山。

读书识忠孝,万卷胸中蟠。

采花酿成蜜,百代供一餐。

我昔幸得之,琅琅诵百环。

誓将付剞劂,用以表微寒。

孰料霓裳曲,不许传人间。

神龙破壁飞,万古去不还。

至今思片羽,激烈摧心肝。

形式: 古风

磺溪三高士诗(其二)画工蔡推庆

海外数画笔,蔡君推第一。

如何断三餐,不受千金值。

睥睨视公卿,风尘谢物色。

自非逢高人,不肯留真迹。

传闻大风雨,山林昼昏黑;

只身走荒崖,性命了不惜。

乃知画入神,妙不关笔墨。

大造具化工,眼前取自得。

丘壑罗心胸,云水荡魂魄。

半颠半迂间,此意谁能测!

形式: 古风

磺溪三高士诗(其三)隐者林先生

先生无名字,不知何许人。

折苇渡沧海,信脚行阳春。

当时富民侯,延座列上宾。

筑堤兴水利,指授如有神。

功成不受赏,长揖辞金银。

问名嗒然笑,再问言津津。

天地我父母,埏垓我乡邻。

不夷又不惠,能屈亦能伸。

五柳非吾徒,角里非吾身。

孤山梅花婿,乃我有服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望洋叹

九州之水海为大,我生况在瀴溟外。

自读元虚赋十年,今日方与海一会。

才见银涛捲地来,动摇六合声如雷。

茫茫一气薄元宰,如见浑沌天未开。

砰岩磓岳一呼吸,转眼已觉鸿濛湿。

吹涝散作万鹅飞,喷沫激为千鳌立。

星驰电掣望转遥,一越三千不终朝。

河伯望见犹失色,何论八月钱塘潮。

我今望洋空叹息,波涛万里泻胸臆。

看人破浪乘长风,意气如龙追不得。

遥遥身世等浮沤,自崖返矣不回头。

银河有路通星汉,空忆乘槎问斗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