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二首(其二)

赵高利少主,矫制诛扶苏。

一念误国人,三说感李斯。

望夷眩鹿马,赤族诚天诛。

吾闻金日磾,出身本降俘。

霍光受遗诏,共负成王图。

大哉社稷臣,戒之用小夫。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深刻地探讨了权力与忠诚、个人决策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诗中提到的“赵高利少主,矫制诛扶苏”描绘了秦朝末年赵高利用幼主,篡改诏书,杀害扶苏的情景,揭示了权臣如何利用君主的信任和权力,导致国家动荡。接着,“一念误国人,三说感李斯”则强调了一个关键决策者在关键时刻的决定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李斯在赵高的游说下改变了立场,这一转折点对秦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望夷眩鹿马,赤族诚天诛”进一步阐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暗示了赵高篡位的不义之举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吾闻金日磾,出身本降俘。霍光受遗诏,共负成王图”则通过金日磾和霍光的例子,展示了出身低微之人通过忠诚和智慧,成为国家的支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训。金日磾和霍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他们出身卑微,却凭借忠诚和能力,成为了国家的重臣,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最后,“大哉社稷臣,戒之用小夫”表达了对忠诚大臣的崇高敬意,并提醒人们在国家治理中应重视和信任那些能够为国家长远利益着想的小人物。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强调了忠诚、智慧和正确决策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警示了权力的滥用和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收录诗词(39)

陈伯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伯茂饯仲器归莱山和韵

我居西山前,君居南山下。

居止既比邻,欢笑复杯斝。

虽无籍籍名,亦愧栖栖者。

吾道多艰虞,造物随取舍。

努力少壮时,青灯共良夜。

形式: 古风

汴河堤

汴河堤,堤何长,堤中水枯堤草黄。

锦缆牙樯不复返,车轮马迹东西忙。

忙处多人自辛苦,过眼繁华草头露。

文梁犹是扬州门,扬州不见琼花树。

汴河堤,长亭路,千古光阴自朝暮。

形式: 古风

社日

燕子来时二月天,家家祷社枫林前。

香雾绕坛散灵雨,盂酒豚蹄候神语。

父老殷勤拜社公,但愿今年年岁丰。

岁丰不但衣食饱,官府租税亦了了。

官之馀,但力田,秋报春祈得社钱。

形式: 古风

铜爵台

邺中高台铸铜爵,碧瓦朱甍照城郭。

东风吹上綵云高,君王不爱宫中乐。

年年游幸朝复暮,夕阳忽在西陵树。

舞影歌声逐水流,芳草萋萋迷辇路。

穗帷尊酒空泪频,征西曩是英雄人。

生前已敢无天命,死后终知有鬼神。

君不见关中魂魄犹思沛,莫向西陵呼万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