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七夕在京和朱子木韵

巫云一去付悠悠,堪笑星河老不休。

天上凄凉两魂梦,人间阅历几春秋。

销磨长恨诗难尽,领略良宵酒莫留。

借我天槎试相问,拙人还与巧同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巫师的云彩飘向远方,星辰大海永无止息地流转。
天上的两个灵魂在凄清中做着梦,人间经历了多少个春秋岁月。
漫长的爱情遗憾难以用诗表达完,美好的夜晚美酒也不要独享。
借我天上的木筏试着问问,愚笨的人是否也能与聪明人一样懂得?

注释

巫:指代神秘或有法力的人物。
云:飘动的云彩,象征时间流逝。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遥远。
星河:银河,这里比喻宇宙或人生的广阔。
老不休:永远不停息。
凄凉:冷清、悲凉。
两魂梦:两个灵魂的梦境。
销磨:消磨,消耗。
长恨:长久的遗憾或痛苦。
良宵:美好的夜晚。
酒莫留:不要独自享受美酒。
天槎:传说中的天上的木筏,用来渡过天河。
拙人:愚笨的人。
巧同不:是否同样聪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创作的,题目为《甲午七夕在京和朱子木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天上星河不变的赞美。

"巫云一去付悠悠,堪笑星河老不久"这两句通过描绘云的飘逸和星河的恒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叹,同时也隐含着对人间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天上凄凉两魂梦,人间阅历几春秋"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以及他对于人生易逝、物是人非的深切体会。

在"销磨长恨诗难尽,领略良宵酒莫留"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不甘心的长恨无法通过诗歌完全倾诉,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人间美好,不要沉溺于往昔的回忆。

最后,"借我天槎试相问,拙人还与巧同不"则是诗人用自谦之词,表达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以及希望与朋友之间能够保持真诚的交流。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感慨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他对于友情、人生以及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甲午中秋在魏塘值风雨

向来玩事每欣逢,老去相忘更客中。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间风雨此宵同。

孤鸾夜泣菱花暗,老兔秋悲桂子空。

料得嫦娥念摇落,不教无酒对征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甲午淮幕和萧应父赠郑允蹈韵(其二)

客来远自洞庭滨,一笑相逢耳竞倾。

把酒未须论后约,读书已恨欠前生。

畴堪太乙青藜照,亦有丰城宝剑精。

近在眼前休蹉却,君如未识问君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甲申宁庙挽词(其二)

自听山东诏,甘泉息夜烟。

玺膺新玉帛,图贡旧山川。

望切尧民日,忧形杞国天。

中原尤感泣,不独老臣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甲申宁庙挽词(其一)

德化勤三纪,仁声溢九州。

浣衣昭禹俭,昃食轸文忧。

润色恢鸿业,艰难启燕谋。

中兴宗汉庙,端自敬天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