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皇帝玄烨为表彰大将军安亲王岳乐的功绩而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典故,展现了对岳乐伐罪安民、建立丰功伟业的高度赞扬。
首句“大开册府纪元功”,开篇即以“大开册府”描绘出隆重的表彰场景,暗示岳乐的功勋被载入史册,成为历史上的重要篇章。“纪元功”则强调了岳乐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贡献。
次句“伐罪安民将略雄”,直接赞美岳乐的军事才能和仁政理念。通过“伐罪”与“安民”的对比,凸显了岳乐不仅能够战胜敌人,更能在战后稳定社会,恢复民生,展现出他卓越的军事策略和治理能力。
第三句“伫见天潢蒙上赏”,使用“天潢”这一象征皇家血脉的词汇,预示着岳乐即将获得来自皇室的最高荣誉和奖赏。这里的“上赏”既指物质上的奖赏,也暗含着地位、权力乃至精神层面的尊崇。
最后一句“明光高宴赋彤弓”,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会上岳乐被授予象征权力和荣耀的“彤弓”。通过“明光”这一形容宴会辉煌的词语,以及“彤弓”作为权力象征的器具,进一步强化了岳乐受到极高礼遇和尊荣的形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华丽的辞藻和深邃的意象,生动地刻画了岳乐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对其卓越功绩的崇高敬意和皇家的慷慨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