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麻田山人吴子野

汶阳我昔见苏李,人言吴子归未几。

长啸春风大泽西,却望麻田山万里。

不逢郑老溪上箭,欲致朱公路傍米。

今年穷巷丝生发,马尾吹风化衣袷。

定知赤鲤蓦波涛,何意黄冠惊仆妾。

琅函万过阴魄悲,心无丹白炉生儿。

山中种芝岂无侣,成都醉眠未当去。

愿从王烈或见呼,试访孙登竟无语。

弃家内愧非此流,此身天地一虚舟。

未应齿豁尘埃里,乞与青精救白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赠麻田山人吴子野》。诗中,诗人回忆起在汶阳与好友苏李的相遇,感叹吴子归乡不久。他描述了春天在大泽边长啸的场景,遥望远方的麻田山,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

诗人提及未能遇见郑老射箭溪边,也无法为吴子提供路边的米食,暗示了友人生活的清贫。接着,诗人感慨自己在穷巷中生活,丝发渐生,风吹马尾,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艰辛。他想象赤鲤跃动于波涛,而吴子却意外地以黄冠(可能指隐士服饰)出现在家中,令仆妾惊讶。

诗人进一步抒发情感,提到书函中的幽思和内心的丹心白炉(可能象征修炼或理想),暗示对山中隐逸生活的羡慕。他希望跟随像王烈、孙登这样的高人,但又深知自己并非隐逸之人,感到内心矛盾。最后,诗人自比为天地间的一叶虚舟,不愿沉沦尘埃,希望能借助青精(仙药)来延缓衰老,保持青春。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怀念,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赠戴嗣良歌时罢洪府监兵过广陵为东坡公出所获西夏刀剑东坡公命作

三郎少日如乳虎,代父搏贼惊山东。

硬弓长箭取官职,自说九战皆先锋。

将军拳勇馈不继,痛惜灵武奇谋空。

城头揶揄下俯走,壮士志屈羞填胸。

平生山西踏霜雪,洪府下湿号儿童。

闻名未识二十载,初见长揖东坡公。

锐头短后凛八尺,气似饮井垂檐虹。

只令不语当阵立,望见已是千夫雄。

往年身夺五刀剑,名玉所擐犀札同。

晨朝携来一府看,窃指私语惊庭中。

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

螺旋铓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苍龙。

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

东坡喜为出好砺,洮鸭绿石如坚铜。

收藏入匣人意定,蛾眉稍进琉璃钟。

太平君子尚小毖,戒惧邾小毋荓蜂。

舞干两阶庶可睹,跳空七剑今何庸。

我为苏公起扬觯,雅歌缓带聊堪同。

从公请砺归作砚,闻公尝谏求边功。

形式: 古风

季夏即事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

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馆宿

残雪封条未乾,兰台襆被春寒。

斜日房栊吏散,鸣鸠飞下栏干。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

滨州道中四首(其四)

林下囊装夙兴,云间鸿雁悲鸣。

行役正嗟予弟,言旋当复诸兄。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