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谢迁的《习静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首句“一尘不到水边亭”,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仿佛远离尘嚣,只有亭子坐落在水边,静谧无声。接下来,“扫石焚香昼掩扃”进一步渲染了静心修行的氛围,清扫石径,焚烧香料,白天也将门扉紧闭,以示与世隔绝。
“方沼萍开鱼掉尾,高崖松动鹤梳翎”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机与静谧的和谐统一。池塘中的浮萍展开,鱼儿自由游弋;高高的崖壁上,松树随风轻摆,仙鹤整理羽毛,这些动态元素在静寂中显得尤为宁静。
“窗临绝涧涵虚白,山隔重湖送远青”两句描绘了窗外的景色,窗户面对着深邃的山涧,倒映着天空的纯净白色,而远方的重重湖水则将翠绿的山色传递过来,形成了一幅深远而宁静的画卷。
最后,“更是晚来群动息,空庭仰卧数流星”以夜晚的降临和流星划过天际,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静夜的宁谧。诗人独自躺在空旷的庭院中,仰望星空,数着流星,更显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清幽的修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