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金末元初时期诗人段成己所作的《四和》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疏离。
首联“尝把閒身静品裁,残生何幸脱舆台。”诗人以“閒身”自喻,表示自己在晚年得以摆脱官场束缚,过上宁静的生活,对此感到庆幸。这里的“舆台”借指官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从繁忙政务中解脱出来的情景。
颔联“田园依旧喜重到,松菊就荒伤独来。”诗人回到熟悉的田园,见到松树与菊花,心中既喜悦又感伤。喜悦是因为再次回到了熟悉的自然环境,感伤则是因为这些自然景物可能因无人照料而显得荒芜,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懒散徒教尘事废,襟怀难对俗人开。”诗人通过“懒散”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社会的疏离感,觉得难以与世俗之人交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高洁情操。
尾联“自量不肖非逋客,为报山灵且莫猜。”诗人自谦并非避世之士,但希望山神理解他的志向和心境,不要对他有所误解或猜疑。这句表达了诗人虽远离尘嚣,但仍保持着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自身行为的正直与诚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疏离,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