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美亭

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

微坳著新月,耸翠带馀霞。

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

小亭相对好,莫放竹丛遮。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虽然比不上琅琊山的壮丽,但眼前的景色也十分优美。
微微凹陷的地方挂着新月,青翠的山峰披着晚霞的余晖。
巨大的凿痕仿佛是大禹留下的神迹,又像是女娲补天时的石块落下。
两个小亭相对而立,非常适宜,不要让竹林遮挡了这美景。

注释

虽:虽然。
未:没有。
及:达到。
琅琊:古代地名,以山水著名。
微坳:微微凹陷。
著:挂着。
新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耸翠:高耸的绿色。
带:带有。
馀霞:傍晚的彩霞。
巨凿:巨大的凿痕。
灵禹:指大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斜抛:倾斜落下。
或:或许。
女娲: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小亭:小型亭子。
相对:面对面。
好:适宜,美好。
莫:不要。
放:让。
竹丛:竹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孟坚所作的《尤美亭》,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诗人首先称赞亭子虽然不及琅琊台的名气,但其本身也自有动人之处。"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表达了对亭子的谦逊和欣赏。

接下来,诗人细致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景色:微凹的地形仿佛托起一轮新月,而亭子的青翠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更加挺拔。"微坳著新月,耸翠带馀霞",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生动。

诗人进一步联想,认为这座亭子可能是大禹或女娲这样的神话人物所造,增添了神秘和历史的韵味。"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这种想象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诗人建议在亭子附近设立一个小亭,与之相映成趣,并提醒不要让竹丛遮挡了美景,"小亭相对好,莫放竹丛遮",表达了对和谐自然景观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尤美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神话传说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诗人高雅的艺术品味和对美的追求。

收录诗词(115)

赵孟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翠岩写竹求诗

古画画物无定形,随物赋形皆逼真。

其次祖述有师绳,如印印泥随前人。

尚疑屋下重作屋,参以新意意乃足。

晋魏而来几百年,羲献断弦谁解续。

何况高束李杜编,江湖竞卖新诗读。

愿君种取渭川一千亩,饱饭逍遥步扪腹。

风晴烟雨尽入君心胸,吐出毫端自森肃。

形式: 古风

古剑词

古剑三尺长,土花上鳞甲。

几年闭蛰藏,射斗光夜发。

提携绕区市,鲜复事磨刮。

嫖姚一拂拭,蛟断犀可截。

志士宁终穷,行逢达观达。

形式: 古风

必大弟赴新城簿

乃翁换官班,几郁青云志。

晚以身徇国,而得禄及嗣。

妙年当膴仕,应识珍重此。

簿领职任轻,正合亲文史。

东安吾旧游,山水清且美。

编户虽不稠,而亦有文士。

择友如择木,所贵高于己。

游观固有时,要在不踰礼。

饮爵不过三,马向坦涂履。

幕府傥留连,谨抑如处子。

切勿事轩昂,攻者蜂猬起。

我已惯尝此,说病乃真意。

第守谦谦心,由天工处置。

命透如春回,不压重石底。

尔祖积善在,造物报必侈。

以我苦涩词,普告兄与弟。

莫怪欠誇谀,食橄有回味。

谓余言不信,识者试质以。

形式: 古风

甲辰岁朝把笔

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

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

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

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

所以中心怀蹐局,每至岁朝常戚戚。

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

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

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

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

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

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

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

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

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绩。

霜台直笔屏奸回,机幕飞毫草文檄。

更令小试经纶手,黼黻曾梦江淹笔。

不然种花莳药老海滨,却觅长年当官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