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其三)

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

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

平地上行船,虚空里走马。

九年面壁人,有口还如哑。

形式: 偈颂 押[马]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哲理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

“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 开篇即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无法”,即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规则或形式,而“无心”则是指去除杂念,达到心灵的纯净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何舍”则意味着无所依附,无所执着,达到了真正的自由。

“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禅宗对于真理与虚妄的看法。在禅宗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本质的真实与虚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认清并接受这一本质。真正的真理是真实的,虚假的事物最终会归于虚幻。

“平地上行船,虚空里走马。”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脚下的现实,而过分追求那些看似高远的目标。就像在平地上行船,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同样,在虚空里走马,也是徒劳无功。这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珍惜眼前的生活。

“九年面壁人,有口还如哑。” 最后一句引用了禅宗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最终悟道。这里以“有口还如哑”来形容即使在悟道之后,言语也无法完全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智慧。这反映了禅宗认为真正的智慧和体验是难以言传的,只能通过亲身实践和内心感悟来获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探讨了禅宗的核心理念,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理念,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智慧的提升。

收录诗词(5)

释从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其四)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欲识佛去处,祇这语声是。

形式: 偈颂 押[纸]韵

辞众偈

四十有八,圣凡尽杀。不是英雄,龙安路滑。

形式: 偈颂 押[黠]韵

罢雁门令后作

献议条陈十五事,输钱岁减二千缗。

备员出宰当求瘼,忤旨监司竟累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赠灵岩元长老

高僧升座息尘埃,万虑都忘智眼开。

今日□□□□□,□知宿世有缘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