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韩雍对徐高士祠的凭吊之作。首句"一束生刍吊古人",以朴素的草束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体现了对先贤的深深怀念。"荒凉陈迹竟谁伦",描绘祠堂的冷落景象,暗示了高士生前的寂寥和身后被遗忘的境遇。
接下来两句"南州堂上空悬榻,北岳山中总滥巾",通过"空悬榻"和"滥巾"的细节,形象地刻画出祠堂的空荡和高士生前简朴的生活状态。"传列逸民风世教",表达了对高士高尚品格和遗风的赞美,他被视为逸民典范,影响着后世的道德风尚。
"坊题高士式儒绅",进一步强调了徐高士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他是当地儒雅名流的楷模。最后,诗人"夜来间向东湖望,几许清光接富春",以景结情,夜晚湖光与富春江的美景相接,寓言高士的精神如同这清光,照亮了周边的山水,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徐高士祠的描绘,既赞扬了高士的品行,又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和道德传承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