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其一)

灯光欲凝不惊风,月色初晴若发蒙。

羁客不眠诗未就,游人半醉夜方中。

荒城熠耀相明灭,野水芙蓉乱白红。

知欲访僧同寂寂,应怜病懒畏爞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上元夜(元宵节)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灯光在微风中的交融,以及游人的醉态和诗人内心的孤寂。首句“灯光欲凝不惊风”写出了灯光在静谧中闪烁,仿佛要凝聚在空气中,不受风吹动,形象生动。次句“月色初晴若发蒙”则描绘了月光在雨后初晴时的朦胧美,如同轻纱笼罩。

“羁客不眠诗未就”表达了诗人作为旅人,因思乡之情而难以入眠,还在构思诗句,显示出他的才情和孤寂心境。接着,“游人半醉夜方中”描绘了街头游人的热闹场景,他们或许在欢庆中微醺,夜色正浓。

“荒城熠耀相明灭”通过荒凉城市的灯火闪烁,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最后一句“知欲访僧同寂寂,应怜病懒畏爞爞”,诗人表达了想要找寻一同静修的僧人,以求心灵的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因病体慵懒而无法尽兴游玩的无奈。

整首诗以景寓情,既有节日的热闹,又有诗人的孤独,展现了宋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丰富表达。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适上元夜二首(其二)

宿雨初乾试火城,端居无计伴游行。

厌看门外繁星动,想见僧窗一点明。

老罢逢春无乐事,梦回孤枕有乡情。

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

黄钟巨挺两舂容,何幸幽居近学宫。

坐对江山增浩气,力追齐鲁欲同风。

颂诗闻道求何武,家法行看试左雄。

欲伴少年游矍相,奔军惭愧恐词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王适春雨

久遭客禁往还稀,风雨萧条只自知。

春色有情犹入眼,客愁无赖巧侵眉。

山僧寄语收茶日,野老留人供社时。

久住不须嫌寂寞,此间偏与拙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王适春雪二首(其一)

江南春候寒犹剧,细雨风吹作雪花。

中夜窗扉初晃漾,平明草木半低斜。

润催江柳排金绿,光杂山茶点绛葩。

老病不堪乘晓出,纷纷能使发增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