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松

寒入千林竟不知,双青霄汉可胜奇。

秦封不染山无恙,却忆罗浮独看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双松》诗,以“双松”为题,描绘了深秋时节,寒气侵入千林,而两株松树却傲然挺立,与碧空相映成趣的景象。

首句“寒入千林竟不知”,以“寒”字开篇,点明季节特征,暗示出深秋的寒冷,但“竟不知”三字,却透露出一种意外之感,仿佛寒气并未真正渗透到林中,引人遐想。接着,“双青霄汉可胜奇”,转而描写两株松树与蓝天的对比,展现出松树的高大与苍翠,以及它们在天空中的独特姿态,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秦封不染山无恙”,这一句通过借喻,将松树比作不受世俗尘埃沾染的山峰,暗含着对松树坚韧不屈、清高脱俗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纯净生活的追求。

最后,“却忆罗浮独看时”,诗人回忆起曾经独自观赏罗浮山美景的情景,这里的“罗浮”不仅指具体的山峰,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诗人眼中的独特魅力和其象征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双松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1419)

林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罗一峰同春书屋

何处峰峦不借春,短篱疏竹亦堪贫。

从知宇宙无多事,不道清虚解绊人。

老去祇扶青竹杖,醉来忘裹白纶巾。

行囊亦有青精饭,知就何山更卜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毛氏西园

桑麻何地不宜春,潦倒谁拚一味贫。

南国疏慵来我马,东风消息付何人。

泉通万壑俱流玉,云到千山总着巾。

多少升沈眼前事,一樽休更谢比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罗一峰正密堂

啼鸟缓催诗,先生杳默时。

烟霞终此念,魍魉动相窥。

忽忽千山合,垂垂两鬓丝。

抠衣二三子,莫厌北山薇。

形式: 五言律诗

题宣和殿临韩干马

天闲十二锁春阴,消得夷途万里心。

迢递岂须烦伯乐,东风芳草自千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