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行人夜已断,明河南陌头。
双珰不拟解,更欲要君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拟玉台体七首·欲眠》中的第四首。诗人以夜行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深夜街头的场景。"行人夜已断",形象地写出夜深人静,行人的踪迹已经消失,只剩下寂静的夜晚。"明河南陌头",进一步点明地点,暗示了主人公可能在某个热闹过后的空旷街道上。
"双珰不拟解",这里的"双珰"通常指耳环,诗人通过女子不愿卸下耳环的动作,表达了她对即将离去的恋人的依恋和不舍。"更欲要君留",直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情感,她希望心爱的人能留下来,不愿分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细腻,通过女子的细微动作和心理活动,展现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不详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落日堤上行,独歌携手曲。
却忆携手人,处处春华绿。
红芳晓露浓,绿树秋风冷。
共喜巧回春,不妨闲弄影。
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半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客路逢寒食,花山不见花。
归心随北雁,先向洛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