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行

阴阴松林八百里,昔日相传为界址。

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

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轻相投。

浅沙圆石古辙迹,草青草枯无尽愁。

□□拂天镇南北,万井燃松烟似墨。

大车□□龙角全,小车轮囷束矛戟。

松花落子□复抽,不如昔日当道稠。

采薪之人不辞□,出郭十里争相酬。

君不闻雪山之西铜柱南,混同鸭绿成东渐。

金山橐驼争贡宝,剪取平林作驰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松林行》描绘了八百里松林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故事,以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开篇以“阴阴松林八百里”勾勒出一片幽深广袤的森林,接着通过“玄云卷甲天马来,雪兔霜狐先委靡”两句,巧妙地将松林的威严与生机展现出来,仿佛连天空中的云彩都为之低垂,而林中的野兽也显得弱不禁风。

“山前犬牙十六州,石郎屈膝轻相投”进一步渲染了松林的雄伟气势,山峰如犬牙交错,石像似乎也对这自然奇观低头致敬。随后,“浅沙圆石古辙迹,草青草枯无尽愁”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引发读者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拂天镇南北,万井燃松烟似墨”描绘了松林对周边环境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天空还是村落,都被松林的气息所笼罩。最后,“大车□□龙角全,小车轮囷束矛戟”可能是指古代战争场景,大车装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小车则可能携带武器,展现了松林下军事活动的紧张氛围。

“松花落子□复抽,不如昔日当道稠”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怀念,松树的花落了又开,但似乎不及往昔茂盛。而“采薪之人不辞□,出郭十里争相酬”则体现了人们对松林资源的利用与珍惜,即使远至十里也要前来获取。

“君不闻雪山之西铜柱南,混同鸭绿成东渐。金山橐驼争贡宝,剪取平林作驰道。”结尾部分通过类比,将松林的景象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雪山、铜柱、鸭绿江、金山、橐驼等元素,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暗示了松林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松林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通过对松林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四首(其一)

红袍旋风漾金泥,车前把酒长跪齐。

忽听琵琶相思曲,迎郎北来背面啼。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齐]韵

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四首(其二)

毡房锦幄花簇匀,酥凝叠饼生玉尘。

晚传宫壶檀板急,酒转一巡先吐茵。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真]韵

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四首(其三)

土屋苫草成廜?,前床翁媪后小姑。

我郎南来得小妇,芦笛声声吹鹧鸪。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虞]韵

次韵继学途中竹枝词四首(其四)

阊阖云低接紫宫,水晶凉殿起薰风。

侍臣一曲无怀操,能使八方歌会同。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