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

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刚听雏尼噪栋。

报尚书、铜槃馔拥。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烛蕊银荷缀凤。

倩双花、金尊对捧。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

形式: 词牌: 烛影摇红

鉴赏

这首《烛影摇红》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冬末时节,岁末宴席未备,却已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诗中以“蓬门”、“白发”、“雏尼”、“尚书”、“禅侣”等形象,展现了不同身份人物在岁末的活动与情感。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开篇点明时令与场景,冬末时节,年节的盛宴还未准备,但已有了节日的气息。“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蓬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户,这里借以形容家境普通,而“悬弧”则是古代习俗,指在孩子出生后将弓箭悬挂于门上,象征着希望孩子能成为英雄豪杰,此处暗含对子女的期望与祝福。“白发扶残梦”,白发老人在岁末之际,或许在回忆过去,或是对未来有所期待。

“刚听雏尼噪栋,报尚书、铜槃馔拥”,“雏尼”指小和尚,这里可能是借以形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尚书”相对应,代表了官宦之家的欢乐。“铜槃馔拥”则描绘了丰盛的宴席,铜盘装满食物,宾客们围绕着享用美食的场景。

“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袖薰”可能是指官员退朝后的闲适时光,与“禅侣”形成对比,前者是世俗的享受,后者则是精神的追求。“催笺传送”则暗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通过书信传递情感与思想。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碫磨”可能是指磨墨的工具,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文人写作的情景,“蜜梅香搞经帘重”则可能是对书房环境的描写,书香与梅香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泥金貂”可能是指穿着华丽的官员,这里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向往,“笑发床头瓮”则可能是对酒的渴望,希望能在岁末之际,与家人朋友共享美酒佳肴。

“烛蕊银荷缀凤。倩双花、金尊对捧”,“烛蕊银荷缀凤”描绘了烛光摇曳,银色的烛台装饰着凤凰图案的景象,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双花、金尊对捧”则可能是对宴会中男女主人的描绘,他们举杯相敬,体现了和谐与礼节。

“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绣衮”可能是指华丽的官服,“渔蓑”则是渔民的衣物,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与亲人朋友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整体而言,《烛影摇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岁末时节,不同阶层人们在节日中的生活场景,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一枝春

暖人春幡,乍东风、蕙转冰成酥雨。

湘梅过了,又是霏香雾。

琳宫磬度,正金箓、玉晨宵御。

应艳道、瑶草琪花,近覆醮坛鹓鹭。如闻秀郊人语。

笑声来胜似,灯明箫鼓。鳞鳞翠瓦,渐造玉檐琼宇。

凉蟾借取,讶窗近、夜珠来处。

还自检、银烛风帘,细商词句。

形式: 词牌: 一枝春

朝中措

一年无事为花忙,赢得几春光。

卖到街头红药,正看绿树阴长。

桃先桃后,梅棠杏李,次第丁香。

为问先生日历,只馀花事本章。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天香

匀剪青罗,细烘翠缬。繁英嫩蘸秋水。

合是昭阳,点成碧唾,漫把夜来相字。

沁檀孕麝,任抹丽、浓香都避。

晨比芳兰滴露,宵疑蜜梅含绮。

刚宜绿闺幽事,映窗纱、缓调螺子。

碎簇钿钗梁上,几茎葱指。

才妒眉梢摘黛,更一宿、星星頞黄似。

恰道新凉,偷薰翠被。

形式: 词牌: 天香

宴清都

绮幔笼雕槛,晶屏隔、蜜梅花下香浅。

金炉麝火,煎茶细语,暗催壶箭。

当头壁月还满,问今岁、尊前几见。

况画廊、两两华灯。媚红刚映人面。

回眸又是春来,幡摇彩蝶,钗簇珠燕。

遥知镜里,银蟾对影,黛眉先展。分明语近香远。

更玉笋、藏钩送暖。莫管它、锦帐兰薰,消停翠盏。

形式: 词牌: 宴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