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为管香给谏题齐镈拓本

齐镈齐镈,乃出葵丘。

黄河所齧之绝壑,给事家居茂陵获鼎处,并得其鬲与其铎。

为拓镈上文,绿涩墨光错。

首云五月吉丁亥,中云齐师?鲍叔作。

人徵《世本》遗,字补《说文》略。

铭辞百七十又二,《盘庚》、《大诰》同灏噩。

前诗引晋中兴书,比之义颐得钟在太靃。

今再送数难,聊试发一噱。

昔者韦曜郑康成,镈钟大小若相争。

我云二者各自有大小,物之冤雪人讼平。

独怪王肃陈统辈,强谓妇人尚柔不用镈钟声。

如使女器同不迩,邾娷燕姞孰为铭?

况此大钟用享祀,胡然三著姜女名!

又怪杜预解《春秋》,乃云齐桓会地在陈留。

果使兹役非晋地,安得惶遽赴会之晋侯?

况自班固《汉志》来,鄈上久矣名葵邱。

今者齐镈又出此,益信西河攘翟有方舟。

数事皆足证经义,瑰宝真欲胜天球。

无怪好事潘司寇,千金购存攀古廔。

我闻北魏张恩发汤冢,钟磬尽向河中掷。

同出尻脽一片土,兹遭拂拭彼沈溺。

又闻唐时宋沇精于音,塔铃车铎尽能识。

广平文孙知律吕,傥见此者更不释。

噫嘻贱子敢一言,此器千金良不易。

古今出地第二钟,自宣和来难再得。

何不悬置汾阴后土祠,永与焦山周鼎张南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杨深秀的诗名为《再为管香给谏题齐镈拓本》,通过对齐镈拓本的细致描绘和历史考据,表达了对古代青铜器的珍视以及对经史研究的兴趣。诗人首先描述了齐镈的来历,提及其与历史事件的关联,如齐师伐鲍叔和晋中兴时期的故事。他以韦曜、郑康成和王肃等人的观点为引,讨论了乐器的性别象征和历史记载的准确性,指出齐镈的大规模使用并非仅限于女性祭祀。

诗人还提到《春秋》中的记载与实地考证的差异,暗示了历史研究需要严谨对待。他引用班固《汉志》和北魏张恩的事例,强调了齐镈的历史价值和地域变迁。最后,诗人感叹齐镈是难得的瑰宝,建议将其陈列在重要的文化场所,如汾阴后土祠,与焦山周鼎等文物相辉映。

整首诗语言流畅,富含学术气息,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古文献学素养和对文物历史的热爱。

收录诗词(6)

杨深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暮得秋湄太原书却寄

美人在雁门,寄我一端绮。

春风吹我愁,忽满晋祠水。

晋祠春水绿沄沄,万树桃花粲锦云。

长亭短亭一百五,茅龙一夜度吟魂。

却从天际路,邂逅云中君。

月映群帝佩,风摇列仙裙。

红尾小凤臆语我,使我手搢碧玉称外臣。

臣家赤野无春草,麦苗桑叶青欲了。

往日膏腴比龙鳞,即今灼裂成龟兆。

臣谨顿首,伏俯私告。

帝旁玉女何不排青云,撒白雨,使我士女前歌而后舞。

帝乃嘘万里之天风,送我太行之西,洪河之东。

鲸波百丈悬瓮寺,羊肠九折铜鞮宫。

美人幽居怨瑶瑟,明睐垂泪双玉红。

告我春欲尽,寂寞无花丛。

台骀之帝子,藐姑射之神人。

赤豹云軿日六簙,屯膏不下愁吾民。

美人美人尔莫怨,三十六帝余亲见。

无须膜拜祝香花,会有唾咳激竹箭。

君不闻唐祠峨峨晋水曲,自昔能为一方福。

若令群黎靡孑遗,至今谁为荐椒菊。

还君锦绣段,持作荒年谷。

不用蓬首怨春归,行看夏雨生众绿。

形式: 古风

题冯鲁川廉访所藏米芾芜湖县学记为武养斋大令作

老颠洁痴深,祭裳涤藻火。

想其俊逸情,礼法无一可。

何意仍书学宫碑,天马能教羁靮施。

蛇惊电发不可状,凤泊云纷信有之。

芜湖月皎砚山洁,一刻挥成八尺碣。

放衙脱帽踞胡床,正对石兄矜奇绝。

代州廉访有拓本,满纸纠蟠见春蚓。

可怜墨宝易朝餐,仍似黄金掷虚牝。

君今何处得此书,莫令泪滴玉蟾蜍。

形式: 古风

自题所作画

深林叠巘隐牛宫,略彴弯环处处通。

槲叶冷回千嶂溜,稻花香飐一川风。

鱼龙卷水江翻白,燕雀穿云日漏红。

闻道故园春不雨,聊将泼墨补天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边拙存见示秋雨夜话之作次韵书怀

凄风凉雨耸吟魂,读彻《离骚》眼不昏。

镫灭耻争山鬼照,诗清拟配水仙尊。

已捐秋扇仍挥麈,尽典春衣且曝裈。

为问候虫终夜语,欲将哀怨向谁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