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赤婴母(其十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以瑶姬、隋堤、御史旌、金锁、艳骨、琵琶、桃花扇、红拂、绛缕、玉京、芗国、断肠春和锦官城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充满情感与历史韵味的画面。
首句“瑶姬天镜若为情”,瑶姬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女,此处借以象征女子的美丽与纯洁,而“天镜”则比喻女子如明镜般照见人心,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深邃。接下来,“心怯隋堤御史旌”一句,通过隋堤上的御史旌旗,暗示了女子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可能是因为某种外界的压力或指责。
“金锁不教留艳骨,琵琶何事更呼名”两句,金锁象征着束缚与限制,艳骨则是对女子美丽身姿的隐喻,琵琶的呼唤则可能代表了某种召唤或命运的安排。这两句表达了对女子命运的无奈与哀叹,以及对自由与美的渴望。
“桃花扇底私红拂,绛缕封边失玉京”中,桃花扇与红拂分别代表了爱情与背叛,绛缕与玉京则可能象征着身份与地位的丧失。这一联描绘了女子在情感与命运之间挣扎的情景,充满了悲剧色彩。
最后,“芗国不如归去好,断肠春在锦官城”两句,芗国可能是指女子心中的理想之地,而“断肠春”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哀愁。“锦官城”作为成都的别称,这里可能象征着繁华与现实。整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回归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女子在复杂情感与命运压力下的挣扎与思考,以及对自由与美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