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
吹息天地间,随分了寒热。
谁为款岁晚,久久媲清节。
君家小令君,千金僦别业。
不殊山阴宅,孙子今几叶。
胜取三百廛,共坐六十劫。
春林扇温风,夏簟落苍雪。
重来得更仆,千偈不须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充满哲理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对于时间、生命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夏虫不知冰,朝菌不见月。”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指出世间万物各有所知,不可同日而语。夏虫只晓得炎热,未曾体验过严冬的寒冷;朝菌短暂生命,难以领略夜空之美。
“吹息天地间,随分了寒热。”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气息与温度变化,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诗人似乎在倡导一种顺其自然、不强求的心态。
“谁为款岁晚,久久媲清节。”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洁净、高尚品格的追求。款岁晚可能指的是岁末年终,而媲清节则是对纯洁节操的赞美。
“君家小令君,千金僦别业。”这两句描绘了一个优雅的生活场景,小令君或许是一个才智出众、品行端正的人物形象。千金僦别业可能是指他拥有足够的财富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兴趣。
“不殊山阴宅,孙子今几叶。”这里的山阴宅应该是一个宁静安逸的居所,而孙子则可能代指后世的子孙。诗人在询问这些后人的生活状况,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对未来世代的关切和祝愿。
“胜取三百廛,共坐六十劫。”这两句中的数字使用了夸张手法,可能是为了强调时间的长短和某些事件或行为的重要性。诗人似乎在讲述一种历久弥新的友谊或者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
“春林扇温风,夏簟落苍雪。”这两句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诗人的情感体验。春日树林间轻柔的风,夏日用竹席扇凉,都是对舒适生活细节的捕捉。
“重来得更仆,千偈不须说。”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感悟。诗人可能在暗示,即使是再次经历,也无法逃脱岁月的洗礼,而那些深刻的情感,不需要过多言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水墨三十年,一枝更一节。
工夫不争多,尽立庭下雪。
霜雪倚岩树,雾云秋水槎。
且须高著眼,上有昙钵花。
回岩客子卖墨人,诸孙卖笔笔有神。
墨翁已入蓬莱殿,笔孙有愧中书君。
迩来小孙兼好画,两幅溪藤七匹马。
虎狼避路狐兔藏,朔风吹沙霜满野。
邛崃关头大渡河,使君五马千丈坡。
猎将一围看蛮走,醉敲铜鼓蛮踏歌。
急收此画人莫识,矍铄之翁誇笔墨。
不如再泛洞庭船,袖中一剑随飞仙。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
莫画春风枝,秋来厌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