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六首(其三)

云布始成雨,事立在能豫。

厚风催大翼,始可图南翥。

半生经世念,暗逐水流去。

与世既以疏,于身亦何虑。

伊吕康四海,此身已难如。

州县吏徒劳,庙堂人要住。

大亏山林宽,而有容我处。

逍遥随化迁,君子何忧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桑悦所作的《和陶杂诗六首(其三)》。桑悦以陶渊明为榜样,此诗体现了其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首句“云布始成雨”象征着事情的酝酿和准备阶段,接下来的“事立在能豫”强调预先计划和准备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经过充分准备,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如同大鸟展翅南飞。

“半生经世念,暗逐水流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岁月流逝,世事如流水般消逝。他选择与世无争,内心平静,“与世既以疏,于身亦何虑”,表明他已经超脱了对世俗名利的牵挂。

“伊吕康四海”引用伊尹和吕尚的典故,表达自己虽难以像他们那样影响天下,但仍保持内心的安宁。“州县吏徒劳,庙堂人要住”则批评了追求权位者的忙碌和执着,而自己更倾向于隐居山林,享受宽广的天地。

最后两句“大亏山林宽,而有容我处”直接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逍遥随化迁,君子何忧惧”的豁达心境,诗人以君子自居,无惧任何外界变迁,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潇洒态度。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116)

桑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陶杂诗六首(其四)

闻有治世音,心中便欢喜。

既为世上人,岂不关世事。

飓风动边徼,此外不留意。

无衣御严冬,只望春阳驻。

龙钟跛蹶徒,乘马诧行驶。

安得双足下,常把四蹄置。

形式: 古风

和陶杂诗六首(其五)

梧桐一叶堕,落木期已迫。

欲观四海秋,驱车临广陌。

路逢无愁人,举觞浮以白。

授衣节将届,少昊又为客。

安得留太和,四季以为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和陶杂诗六首(其六)

朝居白屋内,暮上青云端。

有如出谷鸟,日日望高迁。

我独拙于用,神往箕山巅。

晞发星杓下,沆瀣供三餐。

谋身自有策,拯物怅无缘。

谁知曹子建,老作《处女篇》。

形式: 古风

会试感怀

骨肉乐完聚,贫贱生别离。

连年远行役,心死精力疲。

世途所履历,半篇《北征》诗。

兹行怀倍恶,重与诸子辞。

大女甚哽咽,欲语声不随。

意云爷早返,免我日夜思。

次子病初起,阿母亲扶持。

母子相对泣,侍婢亦惨凄。

幼女初发疹,生死未可知。

眼尰不见我,涕泪寻缝垂。

侵晨当发脚,眷恋住移时。

有爱不忍割,爱反割我肌。

堂上白头父,相送立如痴。

生我乏孝养,重累反相遗。

天晚日色薄,庭叶响枯枝。

萧萧北风急,瘦马那可骑。

欲求斗升禄,活此老少饥。

苦无辟谷术,可免尘网羁。

栗里乞菊本,淮南分桂枝。

三聘不肯顾,清风满茅茨。

卧龙此时起,霖雨八极施。

而我干明主,已枉人共知。

操竽向齐门,定启后世疑。

古来豪杰士,所困惟蒸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