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十韵

洒密蔽璇穹,霏霏杳莫穷。

迟于雨到地,疾甚絮随风。

四野苍茫际,千家晃朗中。

夜迷三绕鹊,昼断一行鸿。

结片飞琼树,栽花点蕊宫。

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

高爱危峰积,低愁暖气融。月交都浩渺,日射更?珑。

送腊辞寒律,迎春入旧丛。

自怜曾末至,聊复赋玄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雪十韵》,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

“洒密蔽璇穹,霏霏杳莫穷。”开篇两句以丰富的笔触勾勒出大雪纷飞、迷漫天地的壮观景象。"洒密"形容雪花稠密,如同细雨般覆盖;"蔽璇穹"则暗示了雪幕低垂,几乎要遮蔽整个苍穹。

“迟于雨到地,疾甚絮随风。”这里的“迟”与“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雪花落下时缓急相间的情景。"絮"字生动形象,捕捉到了雪花在狂风中飞舞的瞬间。

“四野苍茫际,千家晃朗中。”诗人通过“四野”与“千家”的广度,描绘出雪覆盖下的广阔乡村景色。"晃朗"一词,则传达了雪后天气澄清的意境。

“夜迷三绕鹊,昼断一行鸿。”此处通过对比夜晚与白日的情形,表现出时间流转与自然变换之间的和谐。"三绕鹊"形象生动,传递了夜色中的静谧;而“昼断一行鸿”则展现了雪光下的辽阔。

“结片飞琼树,栽花点蕊宫。”在这两句中,“飞琼树”与“点蕊宫”构成了一幅仙境图画。"结片"暗示着雪花如同珍珠般缀于枝头;"栽花"则是对雪地上绘制出花纹的美好设想。

“壅应边尽北,填合海无东。”这里诗人以宏大的视野,将雪景与广袤的地理相结合。"壅应"表明了雪覆盖的范围之广;"填合"则传达出雪对地貌的改变。

“高爱危峰积,低愁暖气融。”这两句通过对比山峰与平原的情形,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切情感。"高爱"表达了对险峻之处的向往;"低愁"则流露出平坦之地所带来的温暖。

“月交都浩渺,日射更?珑。”此处结合了夜晚与白昼,通过月光与阳光在雪景中的不同表现,展现了自然的动态美。"月交"表达了夜色中月亮与雪花相辉映;而“日射”则描绘出日光穿透雪幕后的壮丽。

“送腊辞寒律,迎春入旧丛。”诗人以此两句结束全诗,通过对季节交替的描述,表达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更迭的情感。"送腊"指的是冬去春来之际;"迎春"则预示着新生的到来。

“自怜曾末至,聊复赋玄功。”诗尾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创作的反思与自我安慰。"自怜"表达了对自己才华未尽的惋惜;"聊复"则是对继续写作、发挥才情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御沟十六韵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

穿城初北注,过苑却东流。

绕岸清波溢,连宫瑞气浮。

去应涵凤沼,来必渗龙湫。

激石珠争碎,萦堤练不收。

照花长乐曙,泛叶建章秋。

影炫金茎表,光摇绮陌头。

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有雨难澄镜,无萍易掷钩。

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

皋著通鸣鹤,津应接斗牛。

回风还潋潋,和月更悠悠。

浅忆觞堪泛,深思杖可投。

秪怀泾合虑,不带陇分愁。

自有朝宗乐,曾无溃穴忧。

不劳誇大汉,清渭贯神州。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赋得欲晓看妆面

胧胧欲曙色,隐隐辨残妆。

月始云中出,花犹雾里藏。

眉边全失翠,额畔半留黄。

转入金屏影,隈侵角枕光。有蝉隳鬓样,无燕著?行。

十二峰前梦,如何不断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赋雪

一夜阴风度,平明颢气交。

未知融结判,唯见混茫包。

路莫藏行迹,林难出树梢。

气应封兽穴,险必堕禽巢。

影密灯回照,声繁竹送敲。

玩宜苏让点,餐称蜜匀抄。

结冻防鱼跃,黏沙费马跑。

炉寒资爇荻,屋暖赖编茅。

远不分山叠,低宜失地坳。

阑干高百尺,新霁若为抛。

形式: 排律 押[肴]韵

赋雪十韵

雨冻轻轻下,风乾淅淅吹。

喜胜花发处,惊似客来时。

河静胶行棹,岩空响折枝。

终无鹧鸪识,先有鹡鸰知。

马势晨争急,雕声晚更饥。

替霜严柏署,藏月上龙墀。

百尺楼堪倚,千钱酒要追。

朝归紫阁早,漏出建章迟。

腊候何曾爽,春工是所资。

遥知故溪柳,排比万条丝。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