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观书

秋夜不可奈,孤灯耿残书。

书中何所陈,兴亡鉴贤愚。

心兵忽森起,掩卷长嗟吁。

童子问我言,自古夫何如。

小人计目前,君子思远图。

双髀骨已满,揽镜犹故吾。

局蹐蚁封里,负此六尺躯。

投桃勿复道,候虫吊风梧。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夜漫长难耐,孤零的灯火照着未完的书页。
书中讲述的是什么?历史的兴衰如同镜子,映照出智者与愚者的不同。
心中突然涌起战栗,合上书卷,发出深深的叹息。
孩童询问我: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如何应对的呢?
小人只看眼前利益,君子则有长远打算。
虽然双腿骨骼已粗壮,但照镜子时,我还是那个我。
在狭小的世界里局促不安,却背负着这六尺之躯。
不要再提赠桃之事,只有蝉鸣陪伴着我在秋风中的孤独梧桐树下。

注释

奈:忍受, 忍耐。
耿:明亮, 点燃。
鉴:借鉴, 映照。
心兵:内心的忧虑或警惕。
蚁封:比喻生活琐碎, 小事堆积。
六尺躯:人的身体, 指代自身。
投桃:比喻报答恩情。
候虫:秋天的昆虫, 如蝉。

鉴赏

这首宋诗《秋夜观书》是罗公升所作,以秋夜读书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理。首句“秋夜不可奈”描绘了秋天夜晚的寂寥与难以忍受,孤灯照着残书,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沉的氛围。接下来,“书中何所陈,兴亡鉴贤愚”表达了诗人通过阅读历史,反思兴衰成败,认识到智慧与愚昧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心兵忽森起,掩卷长嗟吁”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激荡,对现实或历史有所感触,不禁发出叹息。面对童子的询问,“自古夫何如”,诗人借机阐述了小人只顾眼前利益,而君子则有长远考虑的对比。诗人感慨自己年华老去,“双髀骨已满,揽镜犹故吾”,但仍身处狭小的生活环境中,感到人生的局限。

最后两句“局蹐蚁封里,负此六尺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己才华的不甘,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结尾处“投桃勿复道,候虫吊风梧”以寓言的方式,暗示了不期待他人回报,只愿像候虫般在风中自守其志,保持高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罗公升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85)

罗公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望

远树岚烟合,孤村落照横。

江从前日浊,山似去年青。

暝色鸦分去,羁愁蛩说成。

乾坤久萧瑟,消息听鸿声。

形式: 五言律诗

种药

治生吾未能,学圃岂不恶。

秋风雨如酥,畦土树灵药。

荒茨出神奇,高下粲花萼。

将期清百虑,岂独健双脚。

平生林下心,五鼎视藜藿。

常疑种玉诞,亦笑带经错。

黄金污吾锄,矧肯白昼攫。

归还劳卮酒,辛苦同为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送刘玉田通判归山

诗工穷鬼妒,貌古俗人讥。

达士何荣辱,閒官更是非。

面无三已愠,身带一癯归。

已试囊中法,春田玉正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食新稻

野人何所赠,金粟眩双目。

吾庐幸徒壁,恐受贾祸速。

熟视心始平,中有稻一斛。

开囊带风露,入釜间黄绿。

云碓明珠跳,瓷碗幽兰馥。

已分先农馀,不假惠伯卜。

侑以手种松,领此一岁熟。

大笑老杜陵,橡栗款空腹。

天不怜万民,何以生百谷。

所惧风雨疾,翻使风雨覆。

倘无飘泊忧,田舍有馀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