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

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

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

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

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

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

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窠。

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

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翻译

通往南边的小路直通佛寺,僧侣们的禅房依靠着北面的山坡。
藤蔓的阴影笼罩着傍晚的竹林,青苔湿滑,映衬着雨后晴朗的莎草。
生病时回忆起春天前的离别,闲暇时适合在雨后来此漫步。
横生的石头让人感觉溪流在远处潺潺,树木间的空隙让人看见更多的山峦。
想要结成超凡脱俗的修行团体,仿佛刚刚降服了世俗的种种诱惑。
恶龙来袭却有避难之所,而仙鹤离去却不留痕迹。
行旅生涯如同浮萍与稻草般漂泊不定,家乡的田园已失去了往日的藤萝葱郁。
如果禅心可以学习得到,就不需要借助鲁阳挥戈回日的神力了。

注释

佛寺:佛教寺庙。
南径:南方的小路。
僧堂:僧侣居住或修行的房间。
北坡:北方的斜坡。
藤阴:藤蔓投下的阴影。
晚竹:傍晚时分的竹林。
苔滑:长满青苔,滑溜。
晴莎:晴天中的莎草,一种草本植物。
病忆:因病而回忆。
春前别:春天之前的离别。
闲宜:闲适时宜做某事。
雨后过:雨后造访。
石横:横置的石头。
水远:水流在远处。
林缺:树林间的空隙。
山多:能看见更多的山。
三天社:超越世俗的修行团体,比喻高深的修行境界。
十地魔:佛教中指修行过程中的重大障碍或诱惑。
毒龙:比喻内心的烦恼或外界的邪恶力量。
窟:藏身之处。
灵鹤:象征高洁或仙灵之物。
窠:窝,此处指栖息地。
客路:旅行的路途。
萍梗:浮萍和断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乡园:故乡的田园。
薜萝:薜荔和女萝,常用来形容藤蔓覆盖的幽静处所,这里代指故乡的自然美景。
禅心:通过禅修达到的平静、超脱的心境。
学:学习,领悟。
鲁阳戈:古代传说中鲁阳公挥戈使日影倒退的故事,比喻回天之力或挽留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佛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一句,设定了全诗的空间背景,是一处坐落于山野之中的佛教圣地。

接下来的"藤阴迷晚竹,苔滑仰晴莎"中,"藤阴"和"苔滑"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幽深而又湿润的环境氛围。这里的"迷"和"仰"字用得非常好,既传达了植物的生长状态,又暗示了一种被自然所覆盖、隐藏的感觉。

诗人通过"病忆春前别,闲宜雨后过"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目前环境的适应与享受。这里的"病忆"表明了诗人的心境是带有一丝哀愁的,而"闲宜"则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趣。

在"石横闻水远,林缺见山多"中,通过对自然声音和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静谧氛围。"石横"和"林缺"所营造的是一幅开阔而又不失细腻的画面。

下面的"欲结三天社,初降十地魔"可能是对佛教修行的一种象征性表达,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中对于精神追求和自我超越的渴望。

"毒龙来有窟,灵鹤去无窿"则充满了神秘色彩,既可以理解为自然景观中的奇特现象,也可能是对某种精神状态或生活境遇的一种隐喻表达。

最后的"客路随萍梗,乡园失薜萝。禅心如可学,不藉鲁阳戈"中,诗人通过对行走路线和家园记忆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属感的思考以及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随"和"失"字用得恰到好处,传递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以及对于佛教修行和禅学生活的一种向往。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

给事为郎日,青溪醉隐衔。

冰池通极浦,雪径绕高岩。

珠玉砂同弃,松筠草共芟。

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代有王陵戆,时无靳尚谗。

定应标直笔,宁为发空函。

雾黑连云栈,风狂截海帆。

石梯迎雨润,沙井待潮咸。

蜡屐青筇杖,蓝舆白罽衫。

应劳北归梦,山路正巉巉。

形式: 排律 押[咸]韵

登蒜山观发军

羽檄徵兵急,辕门选将雄。

犬羊忧破竹,貔虎极飞蓬。

定系猖狂虏,何烦矍铄翁。

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别马嘶营柳,惊乌散井桐。

低星连宝剑,残月让雕弓。

浪晓戈鋋里,山晴鼓角中。

甲开鱼照水,旗飏虎拿风。

去想金河远,行知玉塞空。

汉庭应有问,师律在元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赠萧鍊师

曾试昭阳曲,瑶斋帝自临。

红珠络绣帽,翠钿束罗襟。

双阙胡尘起,千门宿露阴。

出宫迷国步,回驾轸皇心。

桂殿春空晚,椒房夜自深。

急宣求故剑,冥契得遗簪。

暗记神仙传,潜封女史箴。

壶中知日永,掌上畏年侵。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云车辞凤辇,羽帔别鸳衾。

网断鱼游藻,笼开鹤戏林。

洛烟浮碧汉,嵩月上丹岑。

露草争三秀,风篁共八音。

吹笙延鹤舞,敲磬引龙吟。

旄节纤腰举,霞杯皓腕斟。

还磨照宝镜,犹插辟寒金。

东海人情变,南山圣寿沈。

朱颜常似渥,绿发已如寻。

养气齐生死,留形尽古今。

更求应不见,鸡犬日骎骎。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

一钵事南宗,僧仪称病容。

曹溪花里别,萧寺竹前逢。

烛影深寒殿,经声彻曙钟。

欲斋檐睡鸽,初定壁吟蛩。

诗继休遗韵,书传永逸踪。

艺多人誉洽,机绝道情浓。

汲涧瓶沈藻,眠阶锡挂松。

云鸣新放鹤,池卧旧降龙。

露茗山厨焙,霜粳野碓舂。

梵文明处译,禅衲暖时缝。

层塔题应遍,飞轩步不慵。

绣梁交薜荔,画井倒芙蓉。

翠户垂旗网,朱窗列剑锋。

寒风金磬远,晴雪玉楼重。

妙理三乘达,清才万象供。

山高横睥睨,滩浅聚艨艟。

微雾苍平楚,残晖淡远峰。

林疏霜摵摵,波静月溶溶。

剑出因雷焕,琴全遇蔡邕。

西方知有社,支许合相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