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秋夜坐雨

洒竹生凉,弹蕉打碎,萧条早作秋声。

敲破疏窗,耳旁听渐分明。

吟秋不问秋深浅,但挑灯、牵动愁情。

觉愁来、无似秋多,梦也难成。

吹笳况近霜天候,怕江城雁语,沙渚蛩鸣。

人远书迟,萧斋厮傍寒檠。

湿云刚送征鸿过,盼佳音、稳递邮程。

甚因由、耽搁明朝,数遍残更。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凉,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的心境。"洒竹生凉,弹蕉打碎",通过写雨打在竹叶和芭蕉上的声音,营造出秋夜的清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孤独无眠的夜晚。"敲破疏窗,耳旁听渐分明",进一步描绘了雨声透过窗户传入,让人心绪更加纷扰。

"吟秋不问秋深浅,但挑灯、牵动愁情",表达了词人对秋天深深的感慨,即使在挑灯夜读时,也无法摆脱秋意带来的愁绪。"觉愁来、无似秋多,梦也难成",直接抒发了愁苦之深,连梦境都被秋意所扰。

"吹笳况近霜天候,怕江城雁语,沙渚蛩鸣",借秋夜的笛声和远处的雁鸣、虫鸣,增添了离别与寂寥的情绪。"人远书迟,萧斋厮傍寒檠",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等待书信的漫长和寒冷。

"湿云刚送征鸿过,盼佳音、稳递邮程",词人期待着远方的佳音,但又担心它被湿云延误。"甚因由、耽搁明朝,数遍残更",流露出对明日无法如期收到消息的焦虑,只能在深夜一次次数算更漏。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秋夜的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寂、愁苦和对远方的思念,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87)

陈祖绶(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减兰.咏月季花

者花开好。一月一面春不老。深浅红妆。

染出燕支透骨香。柘枝颠舞。斜倚画屏如解语。

天上相思。无限柔情说与谁。

形式:

念奴娇.和东坡韵

百年飙忽,惜刘阮、今日杯中无物。

毕竟青云何地是,叹息江山半壁。

戏马台空,哀鸿泽集,泪洒蓝关雪。

昆明灰黑,有谁燕赵豪杰。

空忆人在壶天,一樽还独啸,铜弦铿发。

盖世雄才抔土耳,千载风流销灭。

爱和松声,登楼四望,不管霜侵发。

飞乌三匝,可怜江上明月。

形式:

西江月.书愤

北望厢云未散,西来关月犹明。无端蹂我凤凰城。

无土无人无政。此恨难填海样,相仇尽化边声。

梦中半是在旗亭。半醉半眠半醒。

形式:

满庭芳.疏花在门,明月满地,秋声飒然,愁绪迸集,因赋此解

露重蟾寒,风高雁只,静夜犹眷孤芳。

一枝花瘦,难舍是秋光。

偷觑嫦娥宝镜,怜青女、同照飞霜。

江乡里,提鸥挈鹭,晚棹歇渔榔。愁长。

千万户,敲残砧杵,梦在辽阳。

忽胡筑亘动,走马仓皇。

惹起冷蛩声诉,灯剔处、无限凄凉。

相思苦,天涯焰火,何地奏霓裳。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