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其一)次高左藏韵

自断此生休问天。白头波上泛孤船。

老去文章无气味。憔悴。不堪驱使菊花前。

闻道使君携将吏。高会。参军吹帽晚风颠。

千骑插花秋色暮。归去。翠娥扶入醉时肩。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翻译

从此不再问苍天,只在白发江上独舟漂泊。
年华老去,文章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连菊花也无力欣赏。
听说使君带着僚属,举行盛大的宴会,晚风中参军帽子被吹落。
秋色渐深,千骑簇拥着归来,酒醉后翠娥扶持着他回家。

注释

自断:放弃。
此生:这一生。
休问:不必问。
天:命运。
白头:白发。
波上:江面。
孤船:独自的小船。
老去:年老。
文章:写作。
无气味:失去光彩。
憔悴:形容人面容瘦弱,精神疲倦。
不堪:承受不住。
驱使:指赏玩。
菊花前:在菊花丛前。
闻道:听说。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携:带领。
将吏:将领和僚属。
高会:盛大的聚会。
参军:古代官职,这里指宴会上的官员。
吹帽:古代习俗,宴会上风吹落帽子。
千骑:众多骑兵。
插花:装饰花朵。
秋色暮:秋色渐浓的傍晚。
归去:回去。
翠娥:美丽的女子。
扶:扶持。
醉时肩:喝醉时需要人搀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定风波·其一》。诗人以自我放逐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衰老境遇的感慨。"自断此生休问天",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宿命感,不愿再向命运询问未来。"白头波上泛孤船"描绘出一幅孤独的老者在江上漂泊的画面,寓言了诗人的孤独与漂泊。

"老去文章无气味",诗人感叹随着年华老去,自己的才情不再如昔日般醇厚,甚至觉得自己的文字失去了往日的韵味。"憔悴"二字更显其身心疲惫。"不堪驱使菊花前"则借菊花的意象,表达自己不再被世俗所用,只能在寂寞中度过晚年。

下片转向对外界热闹场景的描绘,"闻道使君携将吏,高会",听说地方官员在举行盛大的宴会,而诗人却只能旁观。"参军吹帽晚风颠"这一典故,暗示了诗人对欢乐场合的羡慕和自己落寞的对比。"千骑插花秋色暮"进一步渲染了宴会上的热闹和秋日的余晖,与诗人自身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

最后,"归去,翠娥扶入醉时肩"以凄凉的结尾收束,诗人想象自己醉酒后被人搀扶回家,画面中透露出深深的落寞和孤独,以及对过去繁华生活的追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遭遇和外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衰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曾经辉煌的怀念。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定风波(其三)

上客休辞酒浅深。素儿歌里细听沈。

粉面不须歌扇掩,闲静,一声一字总关心。

花外黄鹂能密语。休诉。有花能得几时斟。

画作远山临碧水。明媚。梦为胡蝶去登临。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四)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

歌舞阑珊退晚妆。主人情重更留汤。

冠帽斜敧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

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

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夜来应恨月侵床。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四)

准拟阶前摘荔枝。今年歇尽去年枝。

莫是春光厮料理。无比。譬如痎疟有休时。

碧甃朱阑情不浅。何晚。来年枝上报累累。

雨后园林坐清影。苏醒。红裳剥尽看香肌。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定风波(其二)

小院难图云雨期。幽欢浑待赏花时。

到得春来君却去。相误。不须言语泪双垂。

密约尊前难嘱付。偷顾。手搓金橘敛双眉。

庭榭清风明月媚。须记。归时莫待杏花飞。

形式: 词牌: 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