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枝应并耀,午夜忽潜然。
景集青山外,萤分碧草前。
辉华侵月影,历乱写星躔。
望极高楼上,摇光满绮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皓的作品,名为《观山灯献徐尚书(其二)》。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华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
“九枝应并耀,午夜忽潜然。”这里,“九枝”指的是灯笼,可能是指九盏连在一起的灯串。诗人用“应并耀”来形容灯光闪烁、交相辉映的场面,给人以节日或庆典的氛围。午夜时分,这些璀璨的灯火突然变得柔和而不再刺眼,仿佛在静谧的夜晚中悄然展现。
“景集青山外,萤分碧草前。”诗人将视线转移到远处,“景集”意味着风景汇聚之地。“青山外”的灯光与“碧草前”的萤火虫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自然与人为光影交织的美丽画面。
“辉华侵月影,历乱写星躔。”这里,“辉华”指的是灯光,它们仿佛能够穿透夜幕直达月亮和星辰,甚至似乎在与这些天体进行着某种交流。诗人以此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叹与向往。
“望极高楼上,摇光满绮筵。”“望极”表明诗人的视线已经达到极限,而那“高楼上”的灯火却依旧闪耀,不断地在空中摇曳着光芒。这里的“绮筵”可能是指某种装饰物或织品,灯光照在其上,更显得华丽夺目。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既壮观又不失温婉的场景。温庭皓以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将灯火、山川、草木和星辰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神秘与美感。
不详
春山收暝色,爝火集馀辉。
丽景饶红焰,祥光出翠微。
白榆行自比,青桂影相依。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
春光先自煖,阳艳暗相催。
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
馀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
零落移新煖,飘飏上故台。
雪繁莺不识,风袅蝶空回。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芍药蔷薇语早梅,不知谁是艳阳才。
今朝领得春风意,不复饶君雪里开。
蓼穗菱丛思蟪蛄,水萤江鸟满烟蒲。
愁红一片风前落,池上秋波似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