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僧人释月涧的《偈颂一百零三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东邻西舍”与“隔壁深冤”并置,形成鲜明的对照,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东邻西舍”通常指的是相邻的邻居,这里用来象征日常生活中亲近的人们。然而,“隔壁深冤”则揭示了在看似和谐的邻里关系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怨恨。这种对比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以及表面和谐与内心矛盾之间的巨大反差。
接着,“真语实语咒诅语”这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表明了人们在表达情感时,既有可能说出真诚的话语,也可能会说出带有诅咒性质的言辞。这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多面性,也暗示了人们在情绪激动时容易失控,说出伤害他人的话。
最后,“分明为我重宣”一句,似乎是在强调这些话语或情感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并且是针对特定对象的。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诗人或作者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或他人,要更加谨慎地处理人际关系,避免无意间伤害到他人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探讨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复杂性,以及言语的力量和影响。它鼓励读者反思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情绪波动时,如何更负责任地与他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