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伯雨韵

佳士望见知耐久,俗子定交心已疏。

中林有客赋《招隐》,后日何人问《遂初》?

达官不入祢衡刺,逸史会给陈农车。

我见弥明太玩世,自言不解人间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佳士与俗子的交往态度,以及对隐居与从政两种生活方式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的深刻思考。

首联“佳士望见知耐久,俗子定交心已疏”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模式。佳士(理想中的君子)与人交往时,其品质和人格魅力能够持久吸引他人,而俗子(普通世人)在与人交往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维持深厚的情感联系。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佳士人格魅力的持久性和深度。

颔联“中林有客赋《招隐》,后日何人问《遂初》?”进一步深化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从政生活的反思。中林中的客人通过创作《招隐》这样的作品,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接着提出疑问:“后日何人问《遂初》?”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追求简单生活、回归初心的人们,是否还有人记得他们的追求和选择,是否还有人愿意去理解和欣赏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

颈联“达官不入祢衡刺,逸史会给陈农车。”则将话题转向了政治与隐逸之间的选择。达官显贵通常追求权力与地位,而祢衡是历史上著名的狂士,他的行为往往不被传统社会所接纳。此处诗人通过“不入祢衡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累的态度。同时,“逸史会给陈农车”则可能暗指历史上的隐士或退隐者,他们通过记录历史或耕读生活来实现自我价值,与达官显贵的生活方式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我见弥明太玩世,自言不解人间书。”最后以诗人自我的形象结束全诗。弥明,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他被描述为“太玩世”,即过于玩世不恭,似乎对世间之事看得太过轻浮。然而,他却声称自己“不解人间书”,即无法理解或认同世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最后一句不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表达了他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质疑和对个人独特生活方式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我身份和人生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仲举韵送亭上人

垂垂笠子上吴船,去过扬澜浪蹴天。

狂客还寻破虱录,清童解识野狐禅。

江来全蜀如衣带,云破中原见岳莲。

唯有天边旧时月,还随老子发残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王彦谦韵

升州逆旅竟何物,安识人间有子房。

东野英年空说剑,临邛当日亦求凰。

鱼生春水桃初雨,雉没高原草欲香。

寄语归来双燕子,乌衣巷口又斜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姚子章庆元帅府掾

东方幕府才华盛,值世承平息虎貔。

陈琳何烦工草檄,退之莫倚爱题诗。

海静蛟龙怕钟鼓,天清蛮蜑识旌旗。

前日元戎为饮酒,深衣宽博锦绅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十六日弛儋庐州城西长安寺

庐州夜宿长安寺,紞紞城头鼓正严。

独立春风犹问马,爱看明月自钩帘。

从人劝酒拈浮蚁,有客哦诗拟撒盐。

幸得梅花照残夜,未妨长啸倚东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