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偶题》,由明代诗人朱德琏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音乐爱好者在偶然间听到《渌水曲》后,内心涌动起对音乐深沉的热爱与追求。他渴望能够借助黄金徽(琴上用来调节音高的部件)来演奏出美妙的旋律,但现实却未能如愿以偿。这不仅表达了他对音乐的向往,也流露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
“偶闻《渌水曲》,欲托黄金徽。” 开篇两句,诗人通过“偶闻”二字,强调了这次听闻《渌水曲》的偶然性,以及由此激发的强烈情感。《渌水曲》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著名琴曲,以其清雅悠扬著称,常被用来表达高洁的情操和深远的意境。诗人想要借助“黄金徽”,即古琴上的调音装置,来实现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演绎愿望,展现了他对音乐艺术的执着追求。
“弦手不相应,心随别鹤飞。” 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面对无法实现的愿望,诗人的思绪仿佛随着远方的孤鹤飞翔,表达了内心的失落与向往。这里的“别鹤”象征着远方的理想或难以触及的美好事物,诗人的心灵似乎在追寻那超越现实的音乐之境,体现了其对艺术极致追求的执着与深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距离感。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而深刻,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