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翻译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不知要等到何时。

注释

东武:这里指密州高密县。
赵晦之:名昶,字晦之。
海州或涟水人。
令尹: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后世也用来称知县。
玷:沾辱,自谦之词。
缙绅:本指官员的装束,即将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间的大带子上,借作官员的代称。
二顷良田:典出《史记·苏秦传》:“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归去来兮:归去吧。
来,语助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中的一段。这里选取的四句,实际上是诗人对友人赵昶失官归乡的感慨和劝诫。"贤哉令尹",赞扬赵昶的品行高尚,三次为官都能淡然处之,不以升迁或贬谪为喜怒。然而诗人自问,自己又如何呢,还在追求虚名,沾染了官场的习气。

"犹把虚名玷搢绅",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像赵昶那样超脱的自省,"搢绅"指官员的服饰,这里暗指官场。接着诗人劝慰友人"不如归去",暗示官场纷扰,不如回归田园,享受宁静的生活。

最后两句"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官场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寓言深刻,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苏轼清新脱俗的文风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微雪,客有善吹笛击鼓者,方醉中,有人送苦寒诗求和,遂以此答之

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深惜今年正月暖。灯光酒色摇金盏。

掺鼓渔阳挝未遍。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诗未就冰生砚。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雪中送文安国还朝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

恐异时、杯酒忽相思,云山隔。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殢人娇.戏邦直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向青琐、隙中偷觑。

元来便是,共彩鸾仙侣。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

百子流苏,千枝宝炬。人间有、洞房烟雾。

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

形式: 词牌: 殢人娇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