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其一)送春六曲

龙尾沟边飞柳絮。虎头山下花无数。

花底醉眠留杖屦。花上露。随风散漫飘香雾。

老去逢春能几度。不妨且作风光主。

明日不知风共雨。回首处。夕阳又下西山去。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鉴赏

这首金末元初的词作《渔家傲·其一》是段克己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人生感慨的抒发。开篇“龙尾沟边飞柳絮”,以龙尾沟畔的柳絮轻盈飞舞,形象地展示了春日里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虎头山下花无数”进一步渲染了春花烂漫的场景,虎头山下的花朵繁多,如同一片花海。

“花底醉眠留杖屦”描绘出诗人沉醉于美景中,不愿离去,甚至放下杖履,选择在花丛中休憩的画面,流露出对春光的喜爱与留恋。“花上露”一句,通过露珠的晶莹和随风飘散的香气,增添了春日的清新与诗意。

进入下片,诗人感叹“老去逢春能几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意识到随着年岁的增长,能够欣赏春天的机会越来越少。他决定“不妨且作风光主”,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享受春光,做生活的主宰。

结尾两句“明日不知风共雨,回首处,夕阳又下西山去”,预示着未知的风雨将至,而美好的春光即将消逝,诗人回首望去,夕阳西下,不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融入了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岁月流逝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最高楼.寿卫生行之.并序

贫而乐,天命复奚疑。儿女聚嬉嬉。

东村邀饮香醪嫩,西家羞馔蕨芽肥。

把年华,都付与,锦囊诗。白发青衣,是人所恶。

金印碧幢,是人所慕。顾吾道、是耶非。

山妻解煮胡麻饭,山童自制薜萝衣。

问人生,须富贵,是何时。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二首(其二)

尘满貂裘,依旧是、新丰羁客。

还感慨、中年多病,惟堪眠食。

方寸玉阶无地借,诗书勋业休重忆。

况而今、双鬓已成丝,非畴昔。兴废事,吾能说。

今古恨,空填臆。向南风望断,五弦消息。

眯眼黄尘无处避,洗天风雨来何日。

待酒酣、慷慨语平生,无人识。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重九日山居感兴

五柳成阴,三径晚、宦游无味。

还自叹、迎门笑语,久须童稚。

归去来兮尊有酒,素琴解写无弦趣。

醉时眠、推手遣君归,吾休矣。富与贵,非吾事。

贫与贱,宁吾累。步东篱遐想,昔人高致。

霜菊盈丛还可采,南山依旧横空翠。

但悠悠、一点会心时,君须记。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遁庵主人植菊阶下秋雨既盛草莱芜没殆不可见江空岁晚霜馀草腐而吾菊始发数花生意凄然似诉余以不遇感而赋之因李生湛然归寄菊轩弟

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

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

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

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堂上客,头空白。

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

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

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