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寄吴中知者”为题,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吴季子重逢的情景,以及对吴季子行踪飘渺、性格独特、生活闲适的赞美。
首联“有吴季子去无踪,海上高流此再逢”,开篇即点出吴季子行踪不定,如同海上的高士,此次得以再次相遇,表达了诗人对吴季子的敬仰之情。
颔联“黑虎陈前曾族颖,白云乡里懒骑龙”,通过“黑虎”和“白云”两个意象,分别象征吴季子的勇猛和超脱,表现其性格的两面性——既有勇猛的一面,也有追求自由、不拘小节的一面。
颈联“五湖劈橘临秋水,独寺寻花趁暝钟”,进一步描绘了吴季子的生活状态。他仿佛在五湖四海间自由穿梭,秋天的湖水映衬着他的身影;在独自探访寺庙时,趁着暮钟声寻找花朵,展现了他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
尾联“我亦乘桴来候子,绿蘋深处采芙蓉”,诗人自述也乘船而来,期待与吴季子相会,在绿蘋深处采摘芙蓉,既表达了对吴季子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季子形象的刻画,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慕之情,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