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庭菊

不谓花草稀,实爱菊色好。

先时自封植,坐待秋气老。

类妆翠羽枝,已喜金靥小。

严霜发层英,益见化匠巧。

摇凝光艳落,折恐丛薄少。

一日三四吟,一吟三四绕。

赏专情自迷,美极语难了。

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

朗咏偿此心,清尊为之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和圣俞庭菊》,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庭中菊花的独特魅力。诗人不仅赞美了菊花的颜色、形态,更深入地表达了对菊花精神的欣赏与共鸣。

首句“不谓花草稀,实爱菊色好。”开篇即点明了对菊花的喜爱,并非因为其数量稀少,而是因其独特的颜色之美。接着,“先时自封植,坐待秋气老。”描述了诗人亲自栽种并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表现了对菊花生长过程的关注与期待。

“类妆翠羽枝,已喜金靥小。”运用比喻手法,将菊花比作装饰着翠羽的枝条,以及小小的金色花蕊,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菊花的美丽与娇小。接下来,“严霜发层英,益见化匠巧。”在严霜之下,菊花绽放出层层花瓣,更加凸显了自然造化的巧妙。

“摇凝光艳落,折恐丛薄少。”描绘了菊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光艳的花瓣飘落的情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折取菊花的犹豫,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尊重与珍惜。最后,“一日三四吟,一吟三四绕。”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每日多次吟诵,甚至绕着菊花反复观赏,流露出深深的迷恋与感慨。

“赏专情自迷,美极语难了。”总结了诗人对菊花的深情独赏,即使语言再丰富也难以完全表达出心中的赞叹。最后一句“得书所赋诗,烂漫感怀抱。”提到收到朋友关于菊花的诗作后,内心充满了感动与喜悦,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庭中菊花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的自然之美,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答梅圣俞见赠

自嗟处身拙,与世尝龃龉。

至于作文章,实亦少精趣。

低摧朝市间,所向触谤怒。

夫子兴众殊,琢饰贶佳句。

将然纸上动,读毕恐飞去。

自觉异平居,恍忽忘世故。

迥如出泥涂,熏涤失臭污。

衣之青霞裾,饮以紫蕊露。

輶轩驾飞黄,蹀躞上夷路。

古贵知者稀,流俗岂足顾。

雅意虽可珍,三复未敢报。

退惭百不堪,尚恐君悔误。

形式: 古风

舟至崔桥士人张生抱琴携酒见访

晚泊野桥下,暮色起古愁。

有士不相识,通名叩余舟。

铿铿语言好,举动亦风流。

自鸣紫囊琴,泻酒相献酬。

余少在仕宦,接纳多交游。

失足落坑阱,所向逢弋矛。

不图田野间,佳士来倾投。

山林益有味,足可销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颍川留别王公辅

得罪身去国,犯寒挽孤舟。

亲友祭我去,乃独与子游。

子实饱文义,辞闽入中州。

气劲耻苟合,半岁为我留。

我穷不相弃,同载适宛丘。

在困见人情,此意不可酬。

解携春波上,会合知何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维舟野步呈子履

白日出高冈,远野春气动。

仓鸠鸣相欢,幽草色已弄。

系舟大何曲,登步目一纵。

逍遥玩物华,所乐与君共。

已忘窜逐伤,但喜怀抱空。

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

吾侪性疏拙,摈弃安足痛。

四顾不见人,高歌免惊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