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泗水

五年六经此,仰首叹劳生。

山是往时色,人皆今日情。

机心去国少,尘眼向淮明。

物理吾俱晓,漂流安足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的《过泗水》。诗中描绘了诗人经过泗水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也有对自然景色与内心平静的描绘。

首句“五年六经此”,诗人以“五年”概括了过往的时间,以“六经”象征着学问或经历,表达了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学到了不少知识。接着“仰首叹劳生”,诗人抬头望天,感叹人生的辛劳和不易,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艰辛的深刻体会。

“山是往时色,人皆今日情。”这两句对比鲜明,山川依旧,但人事已非。山的颜色还是过去的样子,但人们的心情却已经不同。这里蕴含着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变化。

“机心去国少,尘眼向淮明。”“机心”指机巧的心计,“去国”指离开国家或故乡,“尘眼”比喻世俗的眼光。“机心去国少”意味着诗人减少了一些世俗的计较和功利之心,更加远离了尘嚣;“尘眼向淮明”则表示他对淮水之畔的景象有了更清澈的认识,心灵得到了净化。

“物理吾俱晓,漂流安足惊。”“物理”指的是事物的道理或规律,“吾俱晓”表明诗人对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有所了解,而“漂流安足惊”则是说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诗人已经能够泰然处之,不再感到惊恐或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以及在历经岁月洗礼后,心灵得到升华的过程。

收录诗词(221)

苏舜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 字:子美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48

相关古诗词

和丹阳公素学士晚望见怀

古郡登临足胜游,使君才调更风流。

过云送雨海山暗,斜日催蝉江树秋。

屡辱嘉招嗟放弃,又传新咏慰淹留。

霜天乘兴当西谒,共醉城尖四望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子履

一舸风前五两飞,南迁今去别慈闱。

人生多难古如此,吾道能全世所稀。

幸有江山聊助思,莫随鱼鸟便忘归。

君亲恩大须营报,学取三春寸草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睡

别院帘昏掩竹扉,朝酲未解接春晖。

身如蝉蜕一榻上,梦似杨花千里飞。

嗒尔暂能离世网,陶然直欲见天机。

此中有德堪为颂,绝胜人间较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览照

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