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十九首(其一)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

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游仙诗十九首(其一)》由郭璞在魏晋时期所作,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对比了繁华的京城与隐居的山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将京城的游侠生活与山林中的隐居生活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后者更深层次的认同与向往。接着,“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富贵荣华的不屑,而更倾向于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临源挹清波,陵冈掇丹荑”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场景,通过“清波”与“丹荑”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生机,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热爱与向往。

“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功名利禄的疏离,表达了诗人宁愿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也不愿为了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束缚自己。

“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引用历史典故,赞美那些敢于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隐士,如庄子的弟子漆园傲吏和莱氏逸妻,他们的人生选择与诗人相呼应,共同体现了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追求。

“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应保持自我,不被外界的规则或限制所束缚。

最后,“高蹈风尘下,长揖谢夷齐”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平静,向古代的隐士夷齐致以敬意,表明了他坚定的隐逸志向。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越,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理想人格与生活方式的探索与追求。

收录诗词(59)

郭璞(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学,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西晋末过江,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为王导所重。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迁尚书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作注,传于世。有辑本《郭弘农集》

  • 字:景纯
  • 籍贯:东晋河东闻喜
  • 生卒年:276—324

相关古诗词

游仙诗十九首(其二)

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

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

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

翘迹企颖阳,临河思洗耳。

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

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游仙诗十九首(其三)

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

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

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

放情凌霄外,嚼蕊挹飞泉。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

形式: 古风

游仙诗十九首(其四)

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

时变感人思,已秋复愿夏。

淮海变微禽,吾生独不化。

虽欲腾丹溪,云螭非我驾。

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临川哀年迈,抚心独悲咤。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游仙诗十九首(其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