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宪所作的《答江右宗赤霞孝廉》,通过描述一个遗民的生活困境和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首句“海滨有遗民,躬耕事陇亩”,描绘了遗民在海边辛勤耕作的场景,隐含着对传统农耕生活的尊重和对自然的亲近。接着,“田芜少取获,不能自糊口”揭示了遗民生活困苦的现状,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同情。
“卖药出城市,少藉升与斗”则展示了遗民通过出售药物来维持生计的努力,但所得微薄,难以满足基本需求。后文“高堂老母在,廿年失中臼”更是直接点出了遗民因贫困而无法为母亲提供正常生活的困境,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家贫难续娶,松窗自孤守”反映了遗民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成家立业的无奈,进一步凸显了社会底层人士的悲惨命运。“迂疏难谐世,又不善奔走”则表达了遗民与世俗格格不入,不愿随波逐流的态度,体现了其坚守自我、不屈从于权贵的高尚品质。
“懒堕既无匹,且复贪杯酒”描绘了遗民的生活态度,虽物质匮乏,却能自得其乐,不为外物所累。“著书十万言,只堪覆瓿缶”则展示了遗民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内心世界和理想追求的精神追求。
最后,“里邻重富贵,诟贱交相丑。窘辱至非情,问汝颜何厚”批判了社会上对贫穷者的歧视和冷漠,强调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而“答言顺吾天,任柳生左肘”则表明了遗民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即使遭受误解和侮辱,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持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遗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人性尊严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切关注和强烈呼吁。